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和欧洲两个地区的古代人类走了各自不同的道路:中国人选择了定居的农业,从而使星罗棋布的农业村落逐渐融合成为几个大的文化区。欧洲的古代人类则走在不断地征服和扩张的道路……农业文化其实是西亚地区两河流域和北非地区文化的移植。


(1)用史实证明中国和欧洲古代人类所走的道路。依据材料概括两国不同的道路给各自的农业文化发展带来的结果。

材料二:中国的青铜时代,欧洲内部呈现文化的多样性,不至于像中国一样,形成一个过度同构的单一文化。中古时期,中国吸纳了许多外来因素,发展出多元而活泼的文化精神.欧洲逐渐发展为单一的系统,以宗教为主,逐渐走向僵化、独断。


(2)依据材料对比欧洲和中国文化特征的转变有何不同?
(3)结合唐朝、元朝的史实,说明中古时期中国文化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16世纪之后,海洋航道的开通,东方和西方能够直接接触。这两个大文化系统之间开始互动,总的来讲,欧洲解除了宗教的束缚,迎来了开放自由思想的启蒙时代,走完了从谷底重新开辟新途径的时候;而中国,则在盛世以后,出现下降的趋势。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任选一个角度,写出与之相关的史实并进行简要阐述。

材料四: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文化越来越渗透到国人的生活之中,从肯德基、可口可乐这些快餐文化,好莱坞、走秀这些精神文化,到圣诞节、情人节这些西方节日,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世界中。

——以上材料摘自《中西文明的对照》


(5)依据材料分析西方文化对我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与我国实施的哪一决策有关?

材料五:当今,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经济、科技日益发展,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全球化的文化大交流,这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浅谈现代中西文化交流》


(6)依据材料指出当今文化交流呈现的趋势。在此趋势中,我们应如何去做?
2021·吉林长春·一模
知识点:遣唐使文艺复兴的性质和影响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西文化解读】

材料一:中西两种文化同属于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中国文化以汉族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境内各少数民族文化,又兼容了外来的域外文化。西方文化起源、发展、成熟于欧洲,20世纪扩展到美洲、澳洲等广大地区并影响了全世界,属于一种扩张性文化。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各两例即可)
【中国文化西传】

材料二:中国文化自它产生之日起,就不断向西方扩散。西汉时期,打通了东西文化交流的通路。唐宋时期和元代,由于中西方海路的开辟和蒙古军对西方的军事征服,中西关系更加紧密。15世纪末,由于中西海路交通突破性发展,使中西文化交流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2)依据材料二,分析从西汉到15世纪末中国文化西传的共同原因,写出两例史实加以例证。

材料三:18世纪,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哲学思想传入西方,成为西方某些启蒙主义者同封建文化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当中国封建的政治制度介绍到西方以后,西方资产阶级认为,这正是他们所倡导的开明君主专制,以其为武器,反对欧洲的君主专制。


(3)材料三表明中国文化对西方哪两方面产生了影响?写出与之相关的史实各一例。
【域外文化东渐】

材料四:

   


(4)识读材料四中两幅路线图,归纳两例共同点。结合所学的一例史实,分析图中“文化”对我国的影响。

材料五: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主动地向西方文化学习的历史。与此同时,另一种西方文化一一无产阶级文化即马克思主义也传入了中国,而且一经传入就立即被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


(5)依据材料五概括先进的中国人对待西方文化的两种态度。结合所学,从两种“态度”的结果说明,我们应如何对待西方文化?
【中西文化评析】

材料六:有学者曾提出中国文化是大河文化,是一种封闭性文化,与西方文化——开放性的海洋文化相比,自它形成之日起,就注定它劣于西方文化。

——以上文字材料均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6)针对材料六中学者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大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崛起和发展的历程,引发了我们深刻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1760年到1860年,英国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1850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对外贸易占全世界的21%.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英国成为全世界机械设备和各种工业制成品的主要供应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变成英国的市场。

——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材料二: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式,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期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改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美国首先集中解决了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美国主导着全球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四: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选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摘自习近平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暴式上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分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变成英国的市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日本在19世纪中期“实现了的社会改革”中,移植外来文化的措施。(举出两例)
(3)材料三中“美国集中解决了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说明美国是如何崛起的?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中国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是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综合上述史料,从大国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回顾历史发展进程,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是一部各国、各民族由原始、孤立、分散的世界,发展成为彼此交融联系、形成统一市场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从西汉一直到以后的唐代一千多年中,始终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成为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国家和人民加强联系,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丝绸之路开通于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哪一事件推动了这一路线的开通?这一路线的西端连接的是哪一文明古国?

材料二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从“彼此隔绝”到“联系在一起”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写出一位为此做出贡献的航海家的名字。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图一和图二,指出英国在世界经济活动中所处的地位是哪一事件推动的结果?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对世界格局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4)依据图三,概括回答,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
        材料四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界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宰;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5)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推动美国崛起的经济因素是什么?“20世纪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宰”的科技原因的核心是什么?
(6)“群雄竞起”的时代在经济领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2001年,中国为顺应这一趋势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材料五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各方面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国际盛会,也是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的重要合作平台。


(7)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