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4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字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   清朝既继承了历代中原王朝的疆域,也继承了历史上周边民族活动的领地,清朝的所谓开疆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疆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成崇德《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

材料三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指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明清时期对边疆的管辖措施。
(3)为了解决材料三中的香港问题,邓小平提出哪一伟大构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4)根据上述内容,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
2021·云南临沧·二模
知识点:秦朝的建立戚继光抗倭“一国两制”的构想海峡两岸的交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有针对性地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一一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规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摘自《邓小平文选》

一一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请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它在国际上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上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材料一、二反映出邓小平与周恩来在对待国家主权问题上有何共同点?
(3)请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50年代相比我国70年代外交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前提条件。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积极倡导“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主题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规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国家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1982年9月27日,撒切尔夫人反复强调:“这三个条约”(指19世纪英国同中国签订的涉及香港地区的三个条约)是有效的,不应单方推翻,而只能由双方加以修改。这番讲话激起香港爱国同胞的强烈抗议,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立即发表声明予以驳斥。

——《今日中国(中文版)》(1982年12期)

材料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国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材料一中,邓小平指出香港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他对香港问题的这一基本态度说明了什么?
(2)结合教材内容,列举材料二中撒切尔夫人反复强调的“三个条约”中的两个,分析这些条约的性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的知识,说明香港问题能最终解决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其国际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1982年9月27日,撒切尔夫人在取道香港回国途中反复强调:“这三项条约(指19世纪英国同中国签订的涉及香港及香港地区的三个条约)是有效的,不应单方推翻,而只能由双方加以修改。”这番讲话激起香港爱国同胞的强烈抗议,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立即发表声明予以驳斥。

材料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异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邓小平对香港问题的这一基本态度说明了什么?
(2)举出材料二中撒切尔夫人反复强调的“三项条约”中的两个,这些条约的性质如何?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香港问题能够最终解决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其国际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