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5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依据所学列举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两件史实,以此说明“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材料二   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

——姬明华《1935年陈云莫斯科之行述论》


(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对中国革命有何影响?

材料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曾遭遇大革命的失败,但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很快掀起了土地革命战争的风暴。正当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时,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就在这时,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起来……

——《中共为什么总能战胜风险力挽狂澜》(《人民日报》)


(3)材料三中“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指的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材料四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理论思想和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党夺取全国胜利,以及胜利以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做了准备。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哪些准备?
2021·天津蓟州·一模
知识点:井冈山会师、农村根据地创建遵义会议渡江战役和向全国进军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党的领导是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这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中国人民的选择。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1)请你说说毛泽东“灵活”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出了什么道路?

材料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曾遭遇大革命的失败,但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很快掀起了土地革命战争的风暴。正当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时,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就在这时,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起来……

﹣﹣《人民日报刊文:中共为什么总能战胜风险力挽狂澜》

(2)材料二中“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指的是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取得这场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3)识读材料三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党。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历经了一个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

(4)请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20世纪60年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之后党采取了什么反思改进的措施?

材料五: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5)据材料五回答,要实现“中国梦”坚持走什么道路?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潜心筑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曾遭遇大革命的失败,但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很快掀起了土地革命战争的风暴。正当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时,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就在这时,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起来……

——《人民日报刊文:中共为什么总能战胜风险力挽狂澜》


(1)材料一中“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指的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力挽狂澜的?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是通过哪一事件的完成而基本改变的?

材料三:

     图一                                                       表二:安徽省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三大步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图一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表二的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什么的实施?

材料四:


(4)结合上图数据,说说1978年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材料五: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要实现“中国梦”必须以什么理论为指导?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简要谈谈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哪些努力?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潜心筑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5月4日,狭义上的五四运动,即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学生爱国运动,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山东权益的丧失而爆发,延至1919年6月28日结束。它的爱国性质是十分明显的。

——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


(1)据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并指出这一历史事件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

——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有利条件。

材料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曾遭遇大革命的失败,但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很快掀起了土地革命战争的风暴。正当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时,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就在这时,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起来……

——《人民日报刊文:中共为什么总能战胜风险力挽狂澜》


(3)材料三中“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指的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力挽狂澜的?

材料四   



(4)识读材料四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五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5)据材料五回答,要实现“中国梦”必须以什么理论为指导?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