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0
饱经风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七十多个春秋,回首七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够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1)材料一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神奇逆转】

材料二



(2)据材料二分析,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成就瞩目】

材料三 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项目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沿海工业基础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3)材料三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了成就,联系所学,说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形成了哪一工业基地。
(4)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命运抉择】

材料四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5)材料四中“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什么工作中去?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同学们准备举办一次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英雄模范专题展览,其主要任务是:



(6)请参考示例,从以上英雄模范中任选1个,简要介绍其事迹。
示例:选D,黄继光事迹介绍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在上甘岭战役中用抢堂主入敌军的机抢射孔,为部队的前进开辟了道路。

材料五 敬爱的毛主席:

……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劳动,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归自己所得……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了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7)依据上述信件设想一下,农民土改后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笑迎携手日月新】

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靠磨工精细、刃口锋利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当历史的时针指在1953年时,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原先的小作坊全部统一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制剪生产合作社,1956年,张小泉剪刀厂诞生了。


(8)你知道我们是如何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吗?手工业改造实质是什么?
20-21八年级上·北京平谷·阶段练习
知识点: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近七十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够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神奇逆转】

材料二   


年份项目
1952年总产量1.64亿吨130.4亿吨135亿吨0.65亿吨
比1949年增长36%193%754%105%
1957年总产量1.95亿吨164亿吨535亿吨1.3亿吨
比1952年增长








【成就瞩目】

材料三: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据材料二分析: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形成了哪一工业基地?
(4)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写出这部宪法的性质?
(5)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为圆“社会主义制度梦”,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历史意义?
【经验启示】
(6)请你谈谈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制度建设篇)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摘自李忠杰主编《共和国的足迹》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219.11.50.771.86.9
195632.253.47.37.1趋于零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为新中国成立做筹备工作的会议是什么?图片中宪法的性质是怎样的?
(2)材料二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三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神奇逆转】

材料四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行业变化1953年农、轻、重比例
(%)
1957年农、轻、重比例
(%)
19531957年平均增长
速度(%)
农业52.843.54.5
轻工业29.629.212.8
重工业17.627.325.4

【成就瞩目】

材料五   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3)材料三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4)从材料四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5)材料五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形成了哪一工业基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