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平王被迫东迁于洛邑,并将关中根据地赐给秦襄公,这样便在那里建立了秦国。而东周领域,亦或由“诸侯”强占,或被迫将土地分赐,日益缩减。周王室共主的资格,因而也名存实亡了。

——摘编自尚儀《中国历史纲要》

材料二   公元前4公元前3世纪是中国社会中的一个经济飞速发展和技术革新的时代。此时,渭河流域、中原和四川成都盆地由于受到诸侯们鼓励的大规模开荒垦殖而变成了持久耕作区。当时的大型灌溉设施力求达到能够为土地开发和在干旱时期引水的目的。

——摘编自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材料三   首先在秦国以最系统的方式实施的变法,后来在这个西北地区的诸侯国于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间的开拓期间被运用到整个中国的所有地区。

——摘编自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秦国建立时处于哪一历史时期?当时在政治局面上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公元前4公元前3世纪在技术革新上的代表性成就是什么?由此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所学举出一例秦国修建的“大型灌溉设施”。
(3)据材料三,秦国实施的“变法”是指哪一事件?它对秦国后来的发展有何影响?
(4)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变法”中的哪些措施,后来“被运用到整个中国的所有地区”?
20-21七年级上·江苏常州·期末
知识点:王室衰微铁犁牛耕的使用都江堰商鞅变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中的一个经济飞逆发展和技术革新的时代。此时,黄河流域、中原和四川成都平原由于受到诸侯们鼓励的大规模开荒垦雍而变威了持久耕作区。当时的大型灌溉设施力求达到能够为土地开发和在干旱时期引水的目的。

——摘编自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秦始皇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修筑了以首都为中心,向各方伸展的释道。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释道,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两轮车的车轴长度。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在四川成都平原修筑的大型灌溉设施名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初的盛世统治局面的名称并概括文帝、景帝发展农业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至少写出两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