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76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四: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
18-19九年级下·江西南昌·阶段练习
知识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斯大林模式及启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过巨大成就,但也不乏留下遗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
1928年425.1355118.217330
1940年1831.716592.327.159564
增幅(%)330.08367.2549.0930.48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921年列宁讲话改变了苏俄当时实施的什么经济政策?1921年之后苏俄实施的经济政策名称是什么?新政策的实施对国民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1928—1940年苏联重点发展的什么经济部门?图表反映出苏联经济发展什么问题?
(3)据材料三,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
(4)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给我们经济建设带来什么启示?
改革与革命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阅读下面与“俄国(苏联)”的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本阶级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人们相信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

——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

材料三   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列宁全集》

材料四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
1928425.1355118.217330
19401831.716592.327.159564
增幅(%)330.08367.2549.0930.48

——《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1)材料一中两位历史人物所进行的改革有何异同点?
(2)材料二所述的“这场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这场革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针对材料三中列宁的两次讲话,苏俄分别实行了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概括这些经济政策产生的共同作用。
(4)根据材料四,说明苏联工农业产品发生变化的原因。

苏联和中国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都进行了积极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我国开始了以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这一年,党正式提出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

(1)据材料一,“一化”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基本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戈尔巴乔夫说:“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2)据材料二、三,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

材料四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3)据材料二、四,指出中国与苏联建设工业化道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