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0
古代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朝廷积存在京师的钱有几百万万,穿钱的绳子都朽了 ,已没有法子把钱数清。太仓里累年积存的粮溢露在仓外,烂的已不能吃了。”正是在这样的富厚情况下,西汉朝廷在武帝的时候走上了它的盛世。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1)结合图片“水利工程促发展”,写出李冰修筑的这项水利工程名称。它使哪一地区成为“天府之国”?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哪里?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富厚情况”是汉初统治者持续实行哪一政策的结果?
20-21七年级上·江苏淮安·期中
知识点:都江堰秦北筑长城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经济是政治、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基础,历代王朝都注重对经济政策制定和调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灭六国后统一货币示意图。(如下图)



(1)写出秦朝统一的标准货币的名称。秦朝统一货币在经济方面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朝廷积存在京师的钱有几百万万,穿钱的绳子都朽了,已没有法子把钱数清.太仓里双年积存的粮溢落在仓外,烂的已不能吃了。”正是在这样的富厚情况下,西汉朝廷在武帝的时候走上了它的盛世。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2)材料二中“富厚情况”是汉初统治者持续实行哪一政策的结果?汉武帝为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利用黄河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开凿,纵贯南北,沟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联系。有诗赞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为多。”


(3)材料三中“它”的中心是哪里?根据材料三分析“它”的作用。

材料四: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贫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