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0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后,在中央指导下,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为了废除这种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
(2)为了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我国政府引导农民参加了什么组织?1958年,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什么运动?
(3)改革开放后,哪项土地政策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写出“为实现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的新路”的措施。
(4)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16-17八年级下·吉林·期中
知识点:土地改革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进行经济建设的探索,逐步推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后,在中央指导下,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图说历史:



材料三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四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五: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1)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为了废除这种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
(2)材料二中图二中的农民积极报名参加什么生产组织?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改革开放后,哪项土地政策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4)请你根据材料二判断“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设的重点是什么?请列举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两例。
(5)材料三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6)材料四的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哪些失误?
(7)材料四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迅猛增长,这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1992年的这次会议上决定建立哪一经济体制?
(8)从上述各个时期政策的变化中,对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有什么启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1)为了废除“这种制度”巩固国家政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哪一法律文件作为改革的法律保障?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2)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材料三: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3)材料所示国民经济发生变化源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完成有什么意义?使资本主义经济“趋于零”的政策是什么?

材料四: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政策。

﹣﹣邓小平


(4)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安徽农村“改革的政策”指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