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292
材料一: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了 ,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 ——《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19世纪,奥斯曼、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在日本,反对派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们有机会进行比在奥斯曼、俄罗斯、中国社会中更彻底的改革。
——《新全球史》
材料三:灾区宫城县知事村井嘉浩和岩手县知事达增拓也发表书面致辞感谢中国人民的支援并表达重建的决心。特别是来自中国政府方面,温家宝总理去年5月亲临我县,并对生活在临时安置点的灾民直接给予亲切的问候和鼓励。这给灾民及广大县民带来了重建的希望和勇气,对此我谨表谢意。
——人民网日本频道2012年3月12日
⑴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所说“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被统称为什么人?“天朝”时期为中日友好交往做出重大贡献的“天朝”僧人是谁?①所示横线应是日本历史上哪次改革?这场改革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⑵根据材料二回答:19世纪的中国和日本所进行的“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指的是哪两次改革?请写出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求相同与不同各写出一点,不
⑶日本在进行了“更彻底的改革”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单独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请写出这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
⑷材料三反映出现今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流是什么?你认为中日关系要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中日双方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2012·广东中山·二模
知识点:古代日本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的民族,通过吸收与创新不断实现超越。但它在崛起的同时,也给亚洲邻国带来了很大的伤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①。……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全球通史》
材料二:……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材料三: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反对,与所谓的土地所有者签订“购岛”合同。钓鱼岛争端恶化成了危机……此后,中日两方持续派遣公务船到钓鱼岛海域巡航。
——摘自凤凰网
(1)材料一中所说的“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被统称为什么?“天朝”时期为中日友好交往作出重大贡献的“天朝”僧人是谁?①代表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场改革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此次“变革”后,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曾单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请写出这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日关系要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中日双方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改革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六月,乙亥,下诏:‘不得为北俗之语于朝廷,违者免所居官。’”

——《资治通鉴》

材料三   19世纪……俄罗斯……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人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你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要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天。”


(1)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对秦国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分别指的是什么?俄国、日本进行改革后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4)材料四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是什么?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改革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对秦国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六月,乙亥,下诏:‘不得为北俗之语于朝廷,违者免所居官。’”

——《资治通鉴》


(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在19世纪……俄罗斯……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人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分别指的是什么?俄国、日本进行改革后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材料四   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你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要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天。”


(4)材料四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是什么?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