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9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张謇考中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次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张謇感到应使中国富强,要大力发展实业,改良社会,启迪民智。他放弃仕宦之途,创办南通大生纱厂。至1911年,直接创办或参与投资的企业达27个,并兴办学校、博物苑、图书馆、更俗剧场等。

材料二 陈独秀等倡导“民主”,并非立即创建民主政治制度,而是传播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观念,进行民主自由观念的启蒙,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从根本上动播封建主义的根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的身份在19世纪末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及其转变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等倡导的“民主”思想,并分析在这一思想下所进行的历史活动起到了哪些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与探究,请用示意图的形式展示社会发展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说明。
2020·河南开封·一模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张謇及实业活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二十五日

定附日本邮船会社“博爱丸”东行。自丙戌会试报罢,即谓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因先事农桑,竭八年辩论抵持争进之力,仅成一海门蚕业。甲午后,乃有以实业与教育迭为用之思。经划纺厂,又五年而后著效,比时即拟东游考察。

——摘编自《张謇日记》


(1)根据材料一,简述张謇思想主张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此次东游考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2)据材料二,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由传统专制统治政治形态向现代民主政治形态的转变。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自由平等的观念、法制原则和社会生活新风尚带入了中国社会,塑造一种迥异于封建社会普通大众对于政治事务无权、无力、无兴趣也无意识参与的全新政治形态。此后,“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全国人民的一种普遍共识。

——摘编自师泽生、林毅《辛亥革命的价值与启示》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并概括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