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49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兼并战争8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选自 《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1853~1854 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8本港0,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 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选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建议朝廷“下诏鼓天下之气",...提出设"议郎”-职。 “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设"议郎",表面是备皇帝顾问,实际上是模仿西方议会政治。"议郎"由各府、县民选产生,可以"随时请对,上驳诏书, 下达民词",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

——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写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哪种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 并依据材料-写出商鞅变法的特点。(写出一点即可)
(2)材料二与日本历史上的哪-改革有关?写出这一改革发生在哪一世纪?
(3)材料三反映出幕府统治面临着怎样的统治危机?
(4)材料四中康有为的主张反映了哪一方面的改革要求?
2020·辽宁沈阳·中考真题
知识点:商鞅变法戊戌变法的经过古代日本日本明治维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泰与六国交战结果
全胜失败互有胜负
A到秦王嬴政即位前(共109年)65.次5834

注:秦国的A效果最为显著。A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材料二   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康有为建议朝廷“下诏鼓天下之气”,……提出设“议郎”一职。“设“议郎”,表面是备皇帝顾问,实际上是模仿西方议会政治。“议郎”由各府、县民选产生,可以“随时请对,上驳诏书,下达民词”,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

——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   


年份农业总产值比重农村居民年均消费水平
农作物业林、牧、副、渔业
197082%18%117
198569%31%345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等


(1)根据材料一提示,写出A所代表的变法运动及其特点。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A中直接关系到秦与六国交战胜多负少的相应措施。
(2)材料二所述内容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此后,在康有为等人的推动下,中国出现了对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但这一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该结果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变化?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变化出现的原因(一点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


        
                      战国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材料三:如图所示,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历史七年级》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写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哪一种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并依据材料一写出商鞅变法的特点。(写出一点即可)。
(2)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措施是否行之有效。请你依据这个标准判断商鞅变法是否成功?并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秦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什么?秦朝在地方上采取了怎样的制度?
(5)根据材料四回答,材料反映了秦在哪些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历史学习小组进行“触摸中国王朝、展现东方文明”的主题研讨活动。邀请你参加。
【朝代脉动】

材料一:

       

图一 商王汤

        

图二 周武王


(1)图一人物于约公元前1600年灭掉了哪个王朝?图二人物建立了哪一制度巩固统治?
【社会转型】

材料二: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


(2)根据材料二写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哪一种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并写出商鞅变法的特点。(写出一点即可)
【权力变化】

材料三:公元前350年,商鞅以孝公迁都至咸阳为契机,将原本分散的小乡、邑等自然聚落编制在一起,由国君派出官吏进行管理,职位不世袭。这种县制的推行把分散的权力汇聚到国君手中。

——选自《中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回答,秦国的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国家统一】

材料四: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即位后,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选自《历史七年级》


(4)根据材料四概括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全国之间的关系。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以下两个观点中选择一个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观点一: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观点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