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51
博物馆拟举办“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专题展,请你参与完成这项任务。
任务一

(1)第一小组同学就上述文物,协助工作人员布展。

任务二

(2)第二小组同学就图文资料进行解析。
判断这幅地图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海外贸易状况?并说明判断依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任务三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

——节选自《贞观政要》


(3)第三小组同学就文献典籍进行解读。指出材料中君主为了“存百姓”,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任务四
(4)结合这次布展经历,谈谈影响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9-20七年级下·北京西城·期末
知识点:贞观之治海外贸易的兴盛(宋)纸币的出现及作用明清经济的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博物馆拟举办“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专题展,请你参与完成这项任务。
任务一:第一小组同学就下述文物,协助工作人员布展

材料一

①唐三彩骑驼乐舞俑②唐代壁画《雨中耕作图》③宋朝铺号商标广告铜板拓片

④唐朝耕地工具        山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⑥唐朝 (用途)工具筒车
(1)④横线处应填;⑥横线处应填;在此基础上,将材料一中的文物填写到下列对应的展区内。(要求填序号,多填或漏填不得分)
农业展区
前言:农业是国之根本,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选取文物:
手工业展区
前言:手工业行业多,技术高超,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商品,反映了时代风貌。
选取文物:
商业展区
前言:商业繁荣,纸币的使用、市坊界限的打破等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活跃。
选取文物:

任务二:第二小组同学就图文资料进行解析

材料二

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番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番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番学

材料三   北宋首都开封的商业街区分布和长安、洛阳明显不同,不再限定在坊市之内,而是分布全城,与住宅区混杂,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城内还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更是广泛分布在乡村中。

(2)判断这幅地图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海外贸易状况?并说明判断依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商业贸易的特点。说一说商业贸易的兴盛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好处。
任务三:总结收获
(4)结合这次布展经历,谈谈影响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某校七年级学生以“何以中国”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绘制结构图——了解“中国”智慧

任务二   搜集史料——品读“中国”盛世

材料一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五,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下令)郡国(各地)务(务必)劝农桑。

——摘编自《史记·景帝本纪》

材料二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

——摘编自《贞观政要》

任务三   分析数据——领略“中国”科技

宋元时期中国与世界科技发明数量对比表

时间科技发明(件数)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件数占比件数占比
宋元时期673857%2943%

——摘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任务四   制作展板——感受“中国”气象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第一小组同学绘制如上的结构图,请你帮助他们将图示补充完整。
(2)第二小组同学收集到上述两则史料,请你指出两则史料分别反映的盛世局面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盛世局面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怎样的宝贵经验。
(3)请你依据对比表分析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发明呈现怎样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多答只评第一个)
(4)第四小组同学制作对外交往杰出人物展板,请你仿照示例,任选一位人物(鉴真除外),和他们一起制作展板。(多答只评第一个)
某校九年级(5)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人民群众”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相关任务。

【人民•政策】

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喂)腹,饱腹而身毙……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贞观政要》(卷一)《君道》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依据材料一概括该皇帝的“为君之道”及其相应的措施。

【人民•胜利】

材料二:这次革命如暴风,如骤雨,迅猛异常,摧枯拉朽。革命开始以后,经过了深入和高潮阶段,到雅各宾派专政时期,完成了摧毁和根除封建制度、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羁绊的任务,使这次革命成为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的三个阶段里,人民群众都积极参与,而且一再从危急中把革命挽救过来,进一步推动它向前发展。

——摘自李纯武主编《简明世界通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次革命”的名称,并根据材料二归纳它的特点。

【人民•变革】

材料三: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我们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1978年冬,小岗生产大队的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在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一场改变中国亿万农民命运的实践,正由他们拉开序幕。

——摘编自《小岗人家四十年》解说词


(3)根据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岗村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得以推广的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围绕“人民”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