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7年的中共“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1931年存,毛泽东总结上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私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战前及抗战时,中国共产党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在各根据地实行“地主(及富农)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

——摘编白韩迈、王刚《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改政策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1978— 1985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推广。第二阶段,即1986— 1991年,1986年6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三阶段,1992—1998年,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第四阶段,1998年至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短短几年内就爆发极大能量,1979— 1984年,农业总产值增长了355.4% , 6年 时间,就实现了粮食增产1亿吨。农民人均收入从1949年到1978年,仅增加了70元,而农村改革 仅5年时间,就增加了176. 2元。

——摘编自陶林《土地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三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了的土地政策与毛泽东的土地革命路线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此次上地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十三五”时期农业改革的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农村政策的认识。
2020·重庆·一模
知识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1978 年, 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在农村放宽政策, 把土地借给农民种粮种菜,生产度灾。这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皖东等地区的一些生产 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农业生产获得丰收,农村改革就此拉开序幕。

——摘自人教社八年级下《中国历史》

材料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即 1978—1985 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推广。第二阶段, 即 1986—1991 年,1986 年 6 月 25 日全国人大常委 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三阶段,1992—1998 年,1992 年邓小平同志 “南方谈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第四阶段,1998 年 至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短短几年内就爆发极大能量,1979——1984年,农业总产值增长 了 355.4% ,6 年时间,就实现了粮食增产 1 亿吨。农民人均收入从 1949 年到 1978 年,仅增加了 70 元,而农村改革仅 5 年时间, 就增加了 176.2 元。

——摘编自陶林《土地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三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 经营体系,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推动粮经 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 产业融合发展, 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皖东地区农业生产获得丰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 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其积极 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农业的重要地位和我国“十三五”时期农业改革的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农村政策的认识?
“三农”问题是关系人民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是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个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219. 1%1.5%0.7%71. 8%6.9%
195632. 2%53.4%7.3%7.1%趋于零

——摘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过分的夸大了主观意识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很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在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了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材料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1978——1985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推广。第二阶段,即1986-1991年,1986年6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三阶段,1992年——1998年,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第四阶段,1998年至今……家庭联产在承包责任制在短短几年内就爆发极大能量,1979——1984年,农业总产值增长了355.4% ,短短六年时间,就实现了粮食增产1亿吨。农民人均收入从1949年到1978年,仅增加了70元,而农村改革仅5年时间,就增加了176.2元。

——摘编自陶林《土地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并简析在同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造成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是什么事件?
(4)根据材料四,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特点。并归纳该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农村政策的认识。
习近平在谈治国理政时说:“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民心顺则邦本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 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约 3 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 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 300 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   

——摘自部编版教材


(1)据材料一,概括土地改革的实质。根据所学概括土地改革的完成对我国发展的积极意义。(4 分)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2)据材料二,概括“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的原因。这条“路”指什么?
(3)以下是小明归纳的改革开放前后农村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请补充完整。
改革前改革后
生产方式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配方式平均主义B

材料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1978~1985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推广。第二阶段,即1986~1991年,1986年6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三阶段,1992年~1998年,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第四阶段,1998年至今……家庭联产在承包责任制在短短几年内就爆发极大能量,1979~1984年,农业总产值增长了355.4%,短短六年时间,就实现了粮食增产1亿吨。农民人均收入从1949年到1978年,仅增加了70元,而农村改革仅5年时间,就增加了176.2元。

——摘编自陶林《土地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根据材料三,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特点并归纳该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