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00
某班学生开展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为主题的历史探究学习,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交通篇

其中有位同学《咏火轮车》的竹枝词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


(1)这首竹枝词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种交通工具行驶的情景?19世纪70年代以后,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交通工具传入我国?
生活篇

生活的变迁是近代社会变化的缩影,它反映了国民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


(2)下列有关近代国民社会生活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周某听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非常气愤
B.戊戌变法期间,郑某在北京亲自看到飞刀血溅戊戌六君子的场景
C.吴某乘坐火车沿铁路进京,参加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习俗篇

材料一   清朝建立后,中国的男性都要蓄发留辫。民国成立后,全国各地都纷纷掀起了“剪辫”的浪潮,以示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材料二   民国时期,国人既保留传统的长衫马褂,也日渐改穿西服,而“中山装”则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男子服装。

材料三   不少年轻人,极力打破传统封建思想的桎梏,追求自由恋爱。年轻妇女不再沉默,纷纷挑战传统礼教,甚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至于残害妇女的缠足陋习,在新思潮的冲击下,也日渐式微。


(3)上述材料反映了近代社会习俗哪些方面的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回答: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020九年级·湖北·专题练习
知识点:太平天国的兴衰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交通和通信在中国的出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张骞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甲午战败后,他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除纱厂外,张謇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了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机构。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


(1)材料一甲午战败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款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张謇提出什么口号并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使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材料二: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也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当它历经艰险渡过难关后不久,又遭到日本侵华战火的洗劫,企业遭受重创,荣宗敬忧愤而死。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机。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


(2)材料二中荣氏兄弟为什么能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
材料三:不少年青人,极力打破传统封建思想的桎梏,追求自由恋爱。年青妇女不再沉默,纷纷挑战传统礼教,甚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至于残害妇女的缠足陋习,在新思潮的冲击下,也日渐式微。
(3)材料三反映了近代社会习俗哪方面的变化?

材料四:



(4)材料四中图一《申报》、图二商务印书馆在近代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如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