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分析说明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107
学习塞罕坝精神,做负责任的公民:
2017年12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授予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塞罕坝林场位于中国河北省北部,由于历史上的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六十年代初,国家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有志青年,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植树造林。目前,这片人造林的森林覆盖率已达80%,每年向北京和天津供应1.37亿立方米的清洁水,同时释放约54.5万吨氧气。三代塞罕坝建设者把自己的青春芳华留在了这里,其中就包括“六女上坝”。1964年,陈彦娴20岁,正在承德市读高中。当时,全国都在学习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典型,陈彦娴和同宿舍的几个好姐妹也响应号召毅然来到塞罕坝。六个女孩上坝后,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不管条件如何恶劣,始终没有抱怨过什么,坚持努力地克服困难,做到干啥也不比别人差。上至林场领导、下到普通职工,都对她们刮目相看,真心佩服这几个来自城市的女孩。
(1)看了塞罕坝建设者的先进事迹,两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亮认为: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小明认为:作为中学生,我们不能只对自己负责。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从责任的角度说明理由。
(2)结合塞罕坝建设者的先进事迹,围绕“做负责任的公民”这一主题,发表自己的内心感言。
17-18八年级上·河北承德·期末
知识点:在集体共建中尽责的要求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十九大以来。党国结带领人民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某校思想品德学习小组搜集了几个新闻材料中关键词,并开展了系列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
[政策解读]   
新闻内容体现的国家政策或道理
中国正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从国际维和到远海护航,从“一带一路”到“巴黎气候协定”,从“中非合作”到“埃博拉”救助,从“亚投行”开业到“圣欧班列”开通.....如今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都能听到中国的声音,看到中国的善举。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判断这些演讲内容分别体现的国家政策或道理,并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中。
[美丽中国]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曾经是茫茫荒原。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今,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精神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2017《感动中国》将年度团体奖颁给塞罕坝林场建设者。2017年12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一“地球卫士奖”。建设美丽中国,呼唤更多的塞罕坝,呼唤千千万万塞罕坝林场建设者那样的践行者、推动者。
(2)塞罕坝奇迹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重要启迪?
[我来践行]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在嘉兴南湖红船旁沉思历史,重申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他指出我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他强调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3)请你就如何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向同学们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评说塞罕坝精神。
       材料一:1962年9月,369名来自全国18个省、市、地区和24所大中专院校的热血青年们,吹响集结号,一路北上,踏上海拔最高达1900多米的塞罕坝。在这里,年均气温零下1.3℃,最低气温零下43.3℃;在这里,年均积雪7个月:在这里,荒无人烟、飞乌不栖、没水没电没路,有的只是终日的漫天黄沙……然而,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队伍无畏艰险,义无反顾地展开绿色攻坚,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造林传奇。他们牢记使命,咬紧牙关,攥紧拳头,挑战血肉之躯酌生存极限,跟严酷的自然环境交手、博弈,向一寸一寸的沙土要绿色。
       材料二:2017年12月5日,73岁的陈彦娴站上了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的领奖台上。她特意穿了一件绿色外套,恰如一棵扎根在塞罕坝的苍松。55年,岁月染白了林场建设者的头发,却无法改变他们让荒漠披上郁郁葱葱外衣的初心。
       材料三: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以塞罕坝精神为标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就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美丽中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1)材料一中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队伍展现了怎样的优秀品质?
(2)据材料二,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谈谈林场建设者荣获“地球卫士奖”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热切期盼”反映出人与自然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塞罕坝人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