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探究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41
探究题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传统文化与科技发展”为主题开展讨论活动,一些同学收集材料如下:
是否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是否需要培养古典诗词爱好(%)为何古典诗词难普及(%)
经常会18.5需要70.0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盛行
偶尔会61.0不需要15.5应试教育导致
很少会17.9不好说14.5难以理解
从不2.6缺乏有效的传播形式
有效学习时间不足

材料一: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了一项调查。
(1)有关古诗词,材料一的表格反映了什么信息?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使命,品位高雅,不媚俗,不趋时,在自己的文化特色中创造我们自己的模式。大会的比赛题目丰富多彩,其中图片线索提示诗与画的完美结合,选手根据沙画、动画或点评嘉宾现场绘画竞猜答案,饶有趣味。
(2)请你从文化角度给“从中华诗词中寻文化基因”这句话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三:科技进步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无纸化办公成为主流;电子书包已进入课堂;持部手机走天涯不是神话……
(3)就传统和科技对我们当下生活的意义,一种认为传统思想文化不能忘;一种认为还得靠科技创新。请简要评析他们的观点。
2017·江苏徐州·一模
知识点: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原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材料一: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了一项调查
是否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是否需要培养古典诗词爱好(%)为何古典诗词难普及(%)
经常会18.5需要70.0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盛行59.8
偶尔会61.0不需要15.5应试教育导致49.3
很少会17.9不好说14.5难以理解46.5
从不2.6缺乏有效传播形式40.3
有效时间不足22.5

材料二:2017年春节到元宵节,一档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选手以诗为剑,一较高下、引人入胜,让观众叹为观止、拍案叫绝。据央视数据显示,该节目全部10期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其冠军得主武亦姝也因实力圈粉无数。
材料三:《朗读者》亦是从年初火到现在的栏目。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是传播文化的又一股“清流。近年很多文化综艺节目多以无厘头,媚俗博人眼球,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朗读者》不同,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这使人看到了文化综艺节目的新希望。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华诗词大会》后,《朗读者》已被打造成一档“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
(1)结合材料一,谈一谈材料反映的情况。
(2)结合材料二,谈一谈《中华诗词大会》火遍大江南北说明了什么?
(3)有人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国家和青少年个人的角度,请你对如何推动传统文化走进我们今天的生活出谋划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