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30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并让科技造福社会、造福百姓。
材料一:2014年11月11日上午,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开幕,中国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企业带来了自主创新的技术和产品,令人印象深刻。火星探测器、货运飞船等首次亮相,航天高科技产品获近千亿大单,国产大客机新增30架订单,自主研发的支线客机获青睐,自主研制的4G地空宽带搭建“空中互联网”,拥有大量核心专利。西班牙国防部代表、中将罗塞利亚感叹:“中国科技发展水平出乎我的意料!”
材料二:我国与科技发达国家的比较
国家
中国
美国
日本
科技实力分值
32.8
89.3
58.57
符合科学素养条件人口比例(%)
0.3
6.9
4.4

材料三:“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近年的雾霾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都造成影响。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①企业的技术和经验不足,随意向大气中排放工业废气;②生活质量提高,汽车越来越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加;③只注重经济的发展,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忽略了环境的保护;④土地荒漠化、建筑工地、道路交通带来的扬尘;⑤有关部门监督管理不力,执法不严;⑥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⑦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等等。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罗塞利亚的感叹是否表明我国的科技水平已居于世界前列?为什么?
(2)请根据题意并结合材料三,为政府治霾提三条建议。
15-16九年级上·广东广州·期末
知识点: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9月至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了“中国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南宁某中学九年级(2)班同学成立兴趣小组,开展以“非凡十年,聚焦中国发展”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信息,请你一起参与。
【“探”共同富裕之路】

信息一:十年来,广西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13万亿增长到2021年的2.47万亿元,翻了一番多,高兴技术企业突破3300家,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答53.51%。十年来,广西大力发展向海经济,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从无到有,入住企业总数超7.3万家,是设立前的19倍;十年来广西大力推进魅力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建设,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1)信息一中十年来广西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新发展理念,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数”中国发展之力】

信息二:十年砥砺奋进,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

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14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由2012年的11.4%上升到18%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25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这些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由1.91%提高2.4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第12位。高速铁路、5G网络等建设世界领先,载人航天、火星探测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城镇化率由53.1%上升到64.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由2.881降到2.51,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由0.474降到0.466

生态环境状况实现历史性转折,雾霾天气和黑臭水体越来越少,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越来越多。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约34%,风电、光伏发电等绿色典例装机总量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
(2)依据上述材料,解读这份“非凡答卷”中蕴含的信息?
【“悟”乡村振兴之义】

信息三:“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指出,过去10年,我国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顺应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到2035年的目标提出,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50年的目标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引领实现共同富裕?

材料一   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一组组硬核数据见证徐州发展:2021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117.44亿元,全市人均GDP在2021年达到89634元,较2012年翻了近一番,年均增长7.5%;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2021年达到59.2%,较2012年提升9.4个百分点,2021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81件,是2012年的17.68倍。


(1)材料一数字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2023年徐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涉及40多项,涵盖卫生健康、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创业、文化服务、全民健身、安居等事项。推动政府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徐州市加大民生投入、推进民生工程的理论依据有哪些?

材料三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十年来,亿万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汗水描绘了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绿色正在成为中国的鲜亮底色。

天之蓝
十年前,在与雾霾交锋的战场上,整治乱污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蓝天保卫战成效持续显现。
十年后,我国PM2.5浓度下降了5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到90%。
地之绿
十年前,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
十年后,全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24%,新增森林面积2200多万公顷。
水之清
十年前,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10年禁渔,珠江流域、黄河和淮河流域改善水质,碧水保卫战效果明显。
十年后,我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断面比例达到84.9%,水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3)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请你总结分析十年来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的有益经验。

材料四   从睁开眼看世界,到叩开世界的大门,再到逐步融入世界,直至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一个自信的中国正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实现中国梦,需要自信的中国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奋斗,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4)实现中国梦,需要自信的中国人。作为中学生,如何成为自信的中国人?
2013年以来,以北京为代表的中国中东部地区多次遭遇雾霾天气。北京PM2.5浓度达到严重污染级别。参加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对此也表达了自己的关切。
政协委员索朗多吉表示,环境污染问题应得到高度重视,城市化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他说,“治理环境不仅要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还要善于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加强资源利用、环境改造。”
来自山西的政协委员上官永清说,“雾霾天气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来治理治污,加强国际合作。”
政协委员唐晓青表示,环境的恶化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系。她认为,全体社会成员应该提高意识,积极为环境治理建言献策,发挥众人的智慧。
全国人大代表包景岭建议,在修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基础上,还要建立一些更具体的法规,如专门针对PM2.5等常规污染物的治理予以明确规定。包景岭说,“没有大家配合,再怎么治理都没有用。我相信只要宣传到位,90%的人会理解。”
根据北京市环保局监测,燃煤、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扬尘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这说明中国在迈向工业化的道路上已经“亏欠”环境和自然。为此必须建立一个应对雾霾的生态道德、生态法律、生态科技、生态交流、生态环境等综合生态机制。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中代表委员们的发言,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建立应对雾霾的综合生态机制?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