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分析说明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
【感受中华文化守望精神家园】

材料一   极具诗意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开门迎客的“冰雕中式门窗”、倾泻而下的“黄河之水”、空灵烂漫的唯美雪花…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幕幕恢弘壮观的画面让海内外观众惊艳震撼。5000年历史沉淀中所形成的中华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此次北京冬奥会上处处可见、大放异彩。

材料二   “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历史自信,中华民族展现出活力进发、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力量。有这样的人民作为强大后盾,有这样的精神作为坚实支撑,任何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1)结合材料一,说说中华文化的特点。
(2)材料二中“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这么说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3)守望精神家园,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你认为应怎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中华文化?(可以从国家、个人等角度回答)
2024·甘肃平凉·一模
知识点:中华文化的特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文化惊艳冬奥】

材料一   主题口号往往是奥运会主办国、主办城市的独特文化和精神风貌的生动体现。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在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们中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奥运的百年历史,点燃大火炬是让人记忆犹新的经典瞬间。此前的奥运火炬都使用液化天然气或丙烷等气体作为燃料,熊熊大火能源消耗量巨大,而这次的火炬将氢气作为燃料,可实现氢气消耗量每小时小于2立方米。北京冬奥会主火炬从“大火”变“微火”,这在百年奥运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得到了亿万观众的一致好评。

从以二十四节气的形式倒计时,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从以熊猫和灯笼为原型的吉祥物,到颁奖花束上的非遗技艺;从把《千里江山图》制作成赛场上的形象景观,到冬奥村里的中医诊疗;从迎客松,到送别柳......冬奥盛会上,中国文化元素大放异彩,“中国式浪漫”浸润人心,让不少人惊呼“世界可以永远相信中国美”。“中国风”托起“冬奥范”,一次又一次惊艳世界。

【家风传承上升国事】

材料二   孝(见下图),会意字,其古字形如一个孩子搀扶老人,本义为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自古以来,“孝”文化一直是我国传统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孝”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更是将孝亲敬长等传统美德上升到法律层面,用法律为孝心护航。


(1)“一起向未来”向世界人民传递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携手走向未来的美好愿望。这与我国倡议的哪一理念相呼应?
(2)结合材料二,运用“建设法治中国”和“守望精神家园”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孝”文化的演变所蕴含的道理。
(3)北京冬奥会主火炬从“大火”变“微火”得到了亿万观众的一致好评。结合材料,运用“共筑生命家园”的相关知识,分析“微火”得到一致好评的理由。
材料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材料二: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以上两则材料是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说到的内容。
请根据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内容是什么?
(3)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发扬中国精神。请问:中国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4)我校举行“中国梦.少年梦”主题教育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一些活动形式。
(5)作为青少年学生的你,准备为实现“中国梦”做些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