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分析说明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7

材料一   电脑前,中学生李刚(化名)向记者展示了他从某论坛学来的检索技巧。“AI换脸”“一键换装”……经过检索,一个个充满低俗意味的店铺图片和文案映入眼帘。进入店铺,记者发现,这是一家出售AI图像生成工具的网店,可生成低俗的人物形象,甚至还能生成未成年人形象。很多同学都知道如何使用擦边关键词'搜索,购买这类AI图像生成工具。李刚说,购买时,店家也不会询问自己是否成年。

材料二   限于心智未熟、辨识力自控力有限等因素,未成年人极易受到互联网有害信息、有毒价值观的侵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从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构筑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屏障,汇聚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强大合力。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中的案例,请你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出台的重要意义。
2024·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一模
知识点:对未成年人实行特殊保护的原因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要求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己经深度融入未成年人生活学习,然而,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巨大挑战。

AI换脸”“一键换装”……只要使用“擦边关键词”搜索,未成年人就可以轻易在某些平台的网店中购买AI图像生成工具,并用其生成低俗的人物形象,使色情低俗、迷信暴力等信息向青少年传播。

“你想不想‘破解’青少年模式?无限畅玩,价格便宜。”沉浸在游戏中的张晓(化名)收到了这样一条私信后,心痒难耐,“反正没多少钱,试试看!”最后,张晓手机被植入了“木马”,还被盗取了个人信息,手机绑定的家长银行卡里少了3800元钱。

据调查,对于保护青少年健康上网的“青少年模式”,有85.9%的未成年人和91.6%的家长都知道,但设置“青少年模式”的家长不到50%,只有约20%的未成年人主动选择开启儿童模式或“青少年模式”。

在未成年人网络生态环境中,不良信息传播,网络诈骗、网络欺凌、盗骗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乱象不断改头换面,屡禁不止。为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国家出台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11日起施行。

(1)结合材料,谈谈为何涉未成年人的网络违法犯罪乱象不断改头换面,屡禁不止。
(2)对于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有些人认为制定法律法规作用不大,应严厉限制甚至禁止孩子们“触网”。请你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材料一   近期,全国多地警方发布了多个“AI诈骗的典型案例。“AI诈骗是指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冒充他人的身份或声音,通过视频或语音的方式实施诈骗的行为。其常见手段有两种:声音合成和AI换脸。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有不少电商平台对外提供定制AI换脸视频服务,仅需正面半身照即可,成本低至数十元,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不法分子实施“AI诈骗提供了便利。“AI诈骗对他人合法财产和个人信息等构成严重危害。

(1)结合材料,运用法治知识,请你对如何预防和减少“AI诈骗”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材料二   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网络暴力事件,不断刺痛着人们的心。网络世界里,一句恶毒的话语、一个带节奏的帖子、一个随意剪切的视频,经过一次次传播后,影响可能被无限放大,给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毁灭性打击,随着互联网等新生事物不断发展,相关法律也在随之跟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均对侮辱、诽谤他人行为的处罚、量刑作出相应规定,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也建议制定反网络暴力法。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坚决惩治网络暴力按键伤人

(2)“人人都有麦克风,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结合材料,从自由与法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