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分析说明题 较易0.85 引用2 组卷16
同学们围绕“走进社会生活”开展了以下学习活动。

活动一   了解社会生活

八年级(3)班的同学利用周末走进附近乡村,开展研学活动,以下是他们的所见所闻。

●凭着亲切的形象和丰富生动的农村生活视频,农村姑娘小艳在某网络平台上获点赞100多万,拥有13万多名网友的关注,销售当地农特产品800余单,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
●村民刘叔叔通过“网络问政”渠道向县政府建言,保护好本村明清时期的一些古民居。前不久,县政府有关部门就此事进行了实地调研,并着手出台相关措施。
●退休教师邹老师创办了“诗与远方”公众号,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分享优秀传统文化、身边好人故事、当地民俗、美食等内容,获得的关注人数已超过10万。
●通过实地调查,同学们了解到部分留守儿童长期沉迷网络,荒废学业,还引发多种疾病。

(1)运用“网络生活新空间”的相关知识,说说上述所见所闻体现了教材的哪些知识点。
(2)同学们参加研学活动对自身的成长有何重要意义?

活动二   弘扬奉献精神

开学第一课,学校邀请5名市劳动模范走进校园,对八年级学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教育。劳模们用一张张获奖证书告诉孩子们,劳模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他们用自己真实的成长经历告诉孩子们:只有弘扬奉献精神,努力奋斗,人生才会有所收获。

(3)青少年学生应该如何向劳模学习,养成亲社会行为?
23-24八年级上·陕西安康·期中
知识点: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网络的负面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关注家乡发展   助力全面小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校开展“关注家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安安将活动中的所见所闻发布在微信朋友圈,供大家分享。

微信一   刚进村,我们就看到热闹的场面,村民张某正在家门口进行网络直播,化身主播推荐自家的特色农产品,引来一些村民围观。据导游介绍,利用网络平台农民创新出了很多种推销农产品的方法,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握市场的供求信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农业的完美结合。


(1)结合微信内容,你能感受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微信二   在村委会前的广场上,很多村民正聚集在一起学习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村干部说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农民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向村民宣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依据。

微信三   得知我们的来意,村长介绍了本村一系列建成全面小康举措:制定实施文明村规;依托村民委员会,村民的事情村民管;打造生态球游村,鼓助村民建设生态果园、农家乐等。


(3)结合材料,谈谈当地建设全面小康的经验。

微信四   回校后,团委召开总结会,谈活动感受,会上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收获。


(4)请你也谈谈自己的收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探究一】搜集资料,了解宪法

2022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八年级(1)班同学通过上网查找到有关宪法修改流程的资料。

1980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正式同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了关于修改宪法和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的建议。宪法修改委员会多次广泛征询意见,组织广大群众进行历时4个月的全民讨论,提出大量意见。这部宪法草案于1982年12月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通过并公布施行。现行宪法先后进行了5次修改,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修正案》。适应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要。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宪法修改流程中体现了教材的哪些知识点?

【探究二】社会实践,宣传宪法

当前,全国各地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地组织开展了宪法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网络等活动。与此同时八年级(1)班同学为“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在校因里制作了宣传宪法的大型海报宣传画和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街道、小区宣传宪法知识。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有什么意义?

【探究三】体悟立行,践行宪法

国家通过制度保障宪法实施,社会通过宣传推动宪法实施。新时代的初中生,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和法律的保护,践行宪法八(1)班在行动。


(3)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当代中学生在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该怎么做?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