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分析说明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告别“信息裸奔”】

法因时异,制随事迁。法治中国,正在路上。请你结合以下素材,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8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执政兴国、社会发展和百姓福祉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2021年8月在制定过程中,该法聚焦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该法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边界,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1)请结合法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告别‘信息裸奔’”的理解。
【严惩“违法违规”】

佛山市某公司擅自将顾客个人信息发布在网上,并提供电子版下载。公安机关针对此行为启动行政执法程序并进行立案查处。市人民法院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判处该公司公开赔礼道歉,赔偿顾客损失。法官提醒,广大市民在看到相关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名单时,不能进行转载、传播,并呼吁新闻媒体如实报道,树立正确的法治文化导向。


(2)根据上述材料,请结合法治的相关知识,对我市“严惩‘违法违规’”的内容进行点评。
【确立“法治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境界。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此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此确守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有何重要意义?
23-24九年级上·广东佛山·期中
知识点:法律的作用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厉行法治的要求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请阅读下列材料,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回答问题。

【打击诈骗   呼唤法治】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刑事犯罪案件中占据很大比重,犯罪分子利用新型电信网络技术和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等手段实施诈骗,已经成为当前发票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响最强烈的突出犯罪,为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该法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要求、人民意愿和实践需要,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凝聚力量   法治护航】

2023年1月1日至29日,许昌市公安机关扎实开展“雷霆1号”反诈专项行动。在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适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先后刑事打击306人,侦破案件205起。除此以外,许昌市公安机关还开展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专项宣传活动。在线上,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揭露诈骗犯罪手法和伎俩,引导群众不断提高识骗、防骗能力;在线下,广泛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等活动,提升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


(1)结合“打击诈骗呼唤法治”,运用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制定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分析说明许昌市是如何凝聚法治力量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
【推进法治建设,守护健康成长】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2022年6月5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将保护公众健康放在首位,对邻里犬吠、广场音响等社会生活噪声突出问题作出相关规定。

※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同时依法享有获取声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噪声污染防治的权利。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2022年10月30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

※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依法审结涉黑涉恶案件3.9万件26.1万人,对孙小果、杜少平等依法判处并执行死刑;依法从严惩处孙政才等92名原中管干部;严厉打击网络赌博犯罪,严惩散布虚假信息的犯罪行为,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

(1)法律守护社会安宁,守护人民的幸福生活。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不断增长,2021年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6.8%。《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指出,通过持续开展“净网”“清朗”“护苗”等系列专项行动,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两位同学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2)请结合两位同学讨论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