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分析说明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0

【法治保障】《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于202397日发布,包括三类立法项目,其第一类项目为“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共79件,积极研究推进环境(生态环境)法典和其他条件成熟领域的法典编纂工作。

(1)我国为什么要积极推进立法规划?

【生态家园】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2)请分析我国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

【情怀担当】我市某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奔赴扬州市仁丰里梧桐院,学习篆刻、插花、剪纸等古老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走进阮元家庙,感悟先贤向上向善、俭以养德的清廉家风;走进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学习革命烈士对党忠诚、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等。

(3)请从“守望精神家园”角度说说你从材料中获得哪些启示?
23-24九年级上·江苏扬州·期中
知识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10月26日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据此,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次“民法典”暨十九届五中全会等内容的探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搜集的部分资料:

编纂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目前最长的、拥有法律条文最多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编纂民法典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象征和标志,是中国法律传统和法治信仰的生动写照,映射出中华民族在法治道路上的不懈奋进。


【我思考】民法典草案编纂坚持什么原则?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

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20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党要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实施民法典,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常抓不懈。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征程中,颁布实施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分析】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远景目标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我践行】为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青少年应该做些什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保护长江、修复长江生态,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材料一   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沿江省市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目前,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为此,2020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分类分阶段实行渔业禁捕,这是长江保护的历史性一幕。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推动实施一批长江、黄河生态保护重大工程,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8月20日,习总书记再次强调,“长江禁渔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


(1)结合材料一,运用“建设美丽中国”的知识,分析保护长江、修复长江生态的意义。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江保护立法工作,两次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执法司法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和党中央战略部署,将保护长江保护母亲河纳入法治轨道。全国人大环资委牵头,历时三年,在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长江保护法(草案)》,2019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长江保护法草案。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2021年3月1日起施行。长江大保护进入依法保护的新阶段。


(2)请简要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依法治国的道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