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分析说明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6

材料一   国内新闻

时政要闻基本观点
20231016日是世界粮食日,其主题是"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①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举办。进博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②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02310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加强和巩固③,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1)请完成填空①②③。

材料二   地方新闻

近年来,我市江都区把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基层党建重要任务来抓,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增收行动”,通过“强阵地、育队伍、兴产业、促发展”,助推村级集体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

“中国荷藕之乡”宝应,常年植藕近20万亩,年产量突破30万吨,成为农村支柱产业,其栽培技术有藕田养鱼,藕田与蒲草、柴田间套轮种等,其种植面积、加工量、出口量连续位居全国第一。


(2)请你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解读我市“乡村振兴”的制胜法宝。
23-24九年级上·江苏扬州·期中
知识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挑战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民族团结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聚焦高质量发展坚定四个自信】

材料一   20231226日举行的绵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总结分析了我市2023年经济工作。同时,为扎实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自觉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开展“招院引所”,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努力打造更多“国之重器”、攻克更多“卡脖子”技术,医用回旋加速器、宽频带同轴探针、高速背板连接器等一批“绵阳造”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持续扩大“朋友圈”,为我市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不断提升我市优质企业品牌知名度。会议提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聚焦强县发力、聚焦活镇发力、聚焦兴村发力。会议指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厚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本底,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推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等几方面切入,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制度体系,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切实提高公共服务可及化和均等化水平。

(1)结合材料,分析绵阳是如何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

材料二   报告解读

下面是××同学整理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摘录。

报告摘录知识链接
摘录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出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总体工作方案,清理一批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①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____
摘录二: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惠及上千万家庭。②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____
摘录三: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③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____

(2)请结合上述报告内容,完成相关知识链接。

材料三 202310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十三号主席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11日起施行。某班拟举行“加强爱国教育,弘扬爱国精神”的主题班会。

(3)请你就这次主题班会写两点发言提纲。要求:紧扣主题,简明扼要。
【家国情怀】

2023年2月13日,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文发布。文件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1)中央一号文件的公布说明了什么?

2022年,济宁市乡村振兴,可图可点、亮点频出,央媒持续关注济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典型做法.4月27日,新华社以《山东鱼台:“鱼家美院”成乡风文明建设新引擎》,点赞鱼台县“美丽庭院”创建工作;5月6日,人民日报在《数字乡村建设,让农民生活更美好》报道中,对嘉祥县“云上”问诊,卫生院连上大医院,农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进行报道;6月27日,新华社发表题为《文化旅游,风景这边独好——山东以“两创”推动文旅融合观察》的文章,介绍了济宁依托“三孔”、大运河、孟府孟庙等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探索“文物+旅游”、“非遗+旅游”新模式;10月3日,新华社又以《山东微山:点亮“三原色”促乡村振兴》,聚焦微山县建设微山湖党建示范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的创新做法。


(2)结合央媒的报道,请点评济宁市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的创新做法。
(3)学校学生会向全体同学发出“以实际行动推进乡村振兴”的倡议,请你结合你校和你自身的实际,完成倡议内容。
同学们: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都应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们青少年应该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学生会

×年×月×日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