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分析说明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2
【享受网络生活做网络的主人】

截止2023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深刻融入社会生产生活。

手机端一键下单点好早餐外卖,用在线办公软件开远程会议,语音唤醒智能电视点播影音节目……数字化已经在潜移默化改变着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不断提升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我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1800个,覆盖钢铁、电力等20多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2022年,"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近百万条,1100多条有代表性的建言被转给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

2023年,"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网上主题传播活动启动,探寻运河文脉,让"运河焕新"的好声音、正能量通过网络跨越山河、触达人心、绽放光彩。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截至20236月,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1亿。互联网在拓展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被滥采滥用、一些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


(2)我们青少年如何做网络生活的主人?
23-24八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
知识点:网络丰富个人生活的表现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要求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走进社会,网络空间】

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你所在班级的学习小组以“文明上网共建网络强国”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网络空间 便捷生活】

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多样,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请你分享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事例。


(1)请写出关于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2个事例。

【网络强国,中国行动】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学习小组搜集到了中国网络发展的相关数据,部分内容整理如下:

资料卡1

2021年,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资料卡2

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网站平台开设“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活动,广大网民广泛响应、积极参与,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留言超过854.2万条。

(2)结合材料分析网络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

【网络文明,你我有责】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发现互联网创造便捷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网络乱象也滋生蔓延:网络暴力、信息泄漏、造谣传谣等现象屡禁不止。作为网络社会的参与者,人人都应维护网络文明,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你打算怎样参与网络生活,共同维护网络文明?
世界因互联网而绚丽多彩。让我们理性使用互联网,做网络生活的主人。

【网络改变世界】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

20235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指出——国家电子政务外网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已连接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地市、县级全覆盖,乡镇覆盖率达到96.1%。“互联网+督查”深入推进,平台累计访问量上亿次,成为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社会参与度最高的政府监督平台。

我国5G实现技术、产业、网络、应用的全面领先,6G加快研发布局。我国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数据库、操作系统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人工智能芯片和开发框架加速发展,基本形成AI基础软硬件支撑能力。


(1)结合材料,谈谈互联网是如何创造人类生活新空间的。

【移动支付普及】

在海拔超过3600米的拉萨,全城38条公交线路、522辆公交车实现全部扫码支付车票,一部手机,就能带你畅游日光之城。在香港,93个地铁站点全面实现扫码过闸。粤港澳二维码一码畅行,极大地方便了大湾区7000万人口的出行。从世界屋脊到东方之珠,移动支付的触角遍及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在中国,超过9亿人正在使用移动支付,年交易规模达527万亿元。


(2)移动支付可以让我们体会到网络的哪些神奇之处?

【防范网络沉迷】

近年来,短视频受到互联网用户青睐,青少年上网看短视频也愈发普遍。然而,由于内容特点、算法推荐、心理机制等多方面原因,不少人感觉刷短视频会上瘾。沉迷短视频极易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后果,一些不良信息还会误导未成年人,进而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危害不容小觑。


(3)防范短视频沉迷,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做?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