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分析说明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08
随处刻字的“旅游陋习”屡见不鲜,造成许多珍贵文物、自然资源被破坏。公益诉讼起诉人江口县人民检察院诉被告陈某平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系全国首例针对在自然、人文遗迹上刻字所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贵州梵净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21年7月11日,陈某平在梵净山景区旅游过程中,在排队前往梵净山金顶时,使用登山手杖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梵净山金顶摩崖”石壁处进行刻划,虽经其他游客提醒劝阻,陈某平仍执意在前述石壁处刻留“丽水陈国”字样。“梵净山金顶摩崖”是具有美学价值的人文景观遗迹,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和人文遗产。经评估鉴定,陈某平的刻划行为造成上述文物和美学价值不可逆损害,经济损失在50000元以上。经委托有关机构制定修复方案,需修复费用60952.08元,勘察设计费38000元。贵州省江口县人民法院一审认为,“梵净山金顶摩崖”是梵净山自然遗产的组成部分,陈某平的行为不仅对文物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也在一定程度当上对梵净山自然遗产的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一审判决被告陈某平承担文物修复费60952.08元、勘察设计费38000元、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金25000元;并就其违法行为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贵州省铜仁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1)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此案审理的时代意义。
(2)根据本案,请你对公民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22-23九年级上·广东广州·期末
知识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法治的重要性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2年4月,贵州省江口县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公益诉讼案,引发广泛关注。2021年7月,男子陈某在登梵净山红云金顶排队通行过程中,使用登山杖在“梵净山金顶摩崖”石壁上刻画“丽水陈国”字样。“摩崖石壁”不仅属于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人文景观,同时也位列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某刻字的行为不仅危害了梵净山自然遗产安全,也破坏了梵净山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损害了社会公共权益,最终陈某被江口县人民检察院民事公益诉讼立案审查。庭审当日,法院宣判陈某于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支付文物修复费人民币60952.08元、修复方案设计费38000元、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金25000元等共计123952.08元,并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于2022年4月25日在贵阳召开,贵州省委书记在报告时指出,贵州省“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5.5%、91.5%,均首次超全国平均水平。”


(1)材料一中该男子违反了哪项义务,该义务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请列举两例。
(2)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要求是什么?
(3)材料二中贵州“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有利于保障公民的何种权利?保障这项权利有何意义?
(4)简要说一说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