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分析说明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5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15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为了更好地向袁老学习,某校开展了以“走进袁隆平”为主题的活动,以下是某班学生收集的一些素材,请同学们结合相关素材内容,联系七年级所学,回答有关问题。

素材一   袁隆平回忆在母校学习生活的片段时写到:“1943年春,我从赣江中学转学到博中(现武汉四中)读初一下学期。从初一到高二,从13岁到17岁,我就一直在博中学习、生活了四年多时间,可以说,我的青少年时期都是在博中度过的。因此,博中是我最感亲切的母校,她给予我的培养和教育,对我今后的成长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1)结合素材一,请简要分析中学时代对袁隆平一生具有怎样的影响?

素材二   袁隆平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说:“我梦见我们试验田里的超级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一人多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这个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就坐在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梦就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全世界有22亿多亩稻田。如果有一半的稻田都种上杂交稻,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这个梦想的实现,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促进世界和平都有重要意义。”

素材三   2020113日,袁隆平院士出席第3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3000斤新闻发布会。虽已年过九旬,但袁隆平仍然每天坚持工作、坚持学习。当记者问到“什么力量在支撑您不停地工作和学习”时,袁老笑着回答:“我的身体还可以,脑瓜子还没糊涂,所以说我还能继续工作,继续学习,做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有意义的工作。我还会继续干下去,从‘90后’一直干到‘100后’。”


(2)结合袁隆平的两个梦想,请你谈谈少年梦想有什么特点?
(3)袁隆平终生都在不断学习,请说说学习对我们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
21-22七年级上·湖北武汉·期中
知识点:中学阶段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少年梦的特点及作用学习的重要意义袁隆平、吴孟超院士逝世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国士无双】

“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是袁隆平一生的梦想。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一梦想随着不断高产的超级稻逐渐成为现实。他还希望超级稻走出国门,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袁隆平虽然年事已高,但直到逝世前都一直坚守在科研一线。有记者在对袁隆平采访时,老人每次都表示要向更高产的育种目标进军,“不从事杂交水稻,我的生活就没有意义了。”


(1)从袁隆平老人身上,你感悟到什么样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

袁隆平生前曾讲过,“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最好是不要搞研究,搞研究,绝大部分实验都是失败的,不会那么一帆风顺的。”


(2)请简要谈谈,袁老的话语让你对挫折有了怎样的认识?

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王建龙曾是袁隆平的学生,在追忆袁老师时讲到,袁老对学生要求严格,“老师对论文每个数据,甚至每个标点符号、每个英文字母都要求严格。”袁老对学生也非常关心。王建龙一共读了5年,由于要边工作边学习,他一度感觉非常辛苦。但每当有动摇时,都会得到袁老师的帮助,鼓励支持他坚持下来。“老师肠胃不好,喜欢吃米粉。我每年去看望他,都要给他带去米粉。”


(3)从上述材料中,你感受到袁隆平与弟子们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4)请简要说说,面对老师的教导和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做?

我们正值青春时光,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某校七年级同学在探寻青少年成长路上的学习榜样时,找到了以下资料。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1930年出生在一个动荡不安、饥不果腹的时代。目睹过太多人遭受饥饿折磨的境况,小小年纪的他便有了一个念头——想让大家吃饱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学农的愿望越发强烈。高中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农学作为未来的专业。1949年,他如愿以偿地进了西南农学院的农学系。1953年毕业后,袁隆平在偏僻的湖南农校任教期间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从那时起,23岁的袁隆平立下誓言:“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

50多年来,袁隆平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走遍田间地头,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有两个梦,“第一个就是禾下乘凉梦,梦见我这个试验田的水稻啊,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呢,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就坐在我的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梦,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以攻关抢占科研高地,历尽千辛万苦,冲破传统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成功研究出高产杂交水稻。

自1976年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应用以来,我国水稻亩产大幅度提升。2020年,试验田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袁隆平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作为一个“稻田守望者”,袁隆平播撒着生命的希望,淡泊名利,更收获着精神的富足。


袁隆平的事迹启示我们,一个人如何才能做“一粒好种子”?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在晚年,袁隆平仍心系稻田,并坚持下田。袁隆平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过,自己的人生有两个梦: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希望高产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籽粒花生米那么大;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全世界水稻田有一亿六千万公顷,如果有一半种上了杂交稻,每公顷增产两吨,可增产粮食一亿六千万吨,可以多养活五亿人口。我们闻着稻香、饭香,会一直记得有一个叫“袁隆平”的人,在中国的大田里长久地站立,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袁隆平的一生,可以称之为心怀天下泽被苍生的一生。他用奋斗改写了水稻技术,他属于大地,属于中华民族,他属于全人类。他深深地爱着这个民族,爱着这块厚土,爱着水稻事业他的爱是永恒的大爱,利他的大爱。


(1)袁隆平毕其一生,专注田畴,为民生计,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2)先辈已逝,我辈何为?如今,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的手中,我们定当追梦不止,前进不止,奋斗不止!请写出你今后的打算。(要求:不少于60字,所写打算要符合题意,积极向上)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