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分析说明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3
【预防违法犯罪   共促健康成长】请阅读下列三则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热播影视剧《少年的你》和《隐秘的角落》的剧情涉及的都是未成年人犯罪,让人震撼,让人心痛。这些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多存在以下问题:厌学逃学;不良交友;打架斗殴;沉迷网络游戏;法治意识淡薄…此外,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之前,其不良行为或违法行为大多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


(1)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2)从刑法规定看,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

材料二 现实中,一些低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案较为突出,引发社会关注。2020年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拟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草案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


(3)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下调刑事责任年龄有何现实意义。

材料三 草案统筹考虑刑法修改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关问题,将收容教养修改为专门矫治教育。草案二审稿规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4)有人说,治理低龄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现象主要靠他律。请评析此观点。
21-22八年级上·黑龙江佳木斯·期末
知识点:树立法治意识自觉遵守规则犯罪的定义和基本特征预防犯罪的要求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修缮法律,为“少年的你”撑好法律“保护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年10月17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我国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于1991年,2006年进行了较大幅度修订。此次修改未保法弥补了许多制度短板,条文由原来的72条增加至132条。专门增设“网络保护”一章,成为一大亮点。“网络保护”专章对网络保护的理念、网络环境管理、网络企业责任、网络信息管理、个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网络欺凌及侵害的预防和应对等作出全面规范,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材料二:2020年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出修改。草案规定,拟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同时,草案统筹考虑刑法修改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关问题,将收容教养修改为专门矫治教育,草案规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1)为什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要增设“网络保护”一章?
(2)作为未成年人,请谈谈材料二给你的警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正案对刑事责任年龄相关规定作出调整,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会议表决通过修订后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原来两部法律中规定的收容教养措施改为专门矫治教育。

材料二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遇到一些新问题、新挑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总结实践经验、体现时代特点,实施分级预防、细化教育矫治措施,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材料三   近年来,大量案件表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大多存在以下问题:说谎欺骗,道德品质差;厌学逃学,文化素质低;不学法不守法,法治意识淡薄;不良交友,“哥们儿”义气重;沉迷网络游戏,自制力弱;盲目攀比,虚荣心强……此外,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之前,其不良行为或违法行为大多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纠正。


(1)材料一体现了课本的哪些理论?
(2)结合材料二,请你从未成年人保护的角度,分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实施分级预防、细化教育矫治措施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谈谈你从中获得哪些警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截至2020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法律24件,修改法律75件次,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33件。下图为2020年十大立法脉络。


材料二   为管好“问题孩子”,刑法修正案(十一)和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社会强烈关注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作出回应,修改包括:调整刑事责任年龄、开展偏常行为分级干预矫治、完善专门教育体系等方面,推动破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处置难”问题。

“调整刑事责任年龄”


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意味着在“特定情形、特别程序”的前提下,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同样要承担刑事责任。

对免于刑罚的未成年人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将未成年人的偏常行为划分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等,进行分级干预矫治。对那些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孩子,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同意后,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可以决定对其进行专门矫治教育。专门矫治教育的专门场所实行闭环管理,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未成年人的矫治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承担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概述材料一的信息并说明其意义。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如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