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 较易0.85 引用5 组卷182

学生时代的钱学森热爱科学,渴望学习到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他说:“当年我们在附中上学,都感到民族、国家的存亡问题压在心头,老师们、同学们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在这样的气氛下,我们努力学习,为了振兴中华。”钱学森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于1935年考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学习,于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三年后获得了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35年到1950年间,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1955年,在国家的帮助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土。


(1)感到民族、国家的存亡,钱学森以“振兴中华”为梦想,始终牵挂自己的祖国。编织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主题,我们应该怎样确立梦想?
(2)少年的梦想,有时像“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及,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请简要阐述自己的梦想,并谈谈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21-22七年级上·北京海淀·期中
知识点:少年梦的特点及作用努力的含义努力的基本要求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