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实验探究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1

泡菜风味独特,深受许多人喜爱。不同泡菜制作工艺虽有不同,但都是由微生物发酵而成。


(1)乳酸菌是制作泡菜的主要微生物,它属于______________(填“细菌”或“真菌”),其细胞内没有______________,故营养方式为异养。泡菜的主要原料是蔬菜,蔬菜中的______________可被乳酸菌分解为乳酸,得以制成泡菜。
(2)图1是泡菜制作的操作流程图,乳酸菌有耐盐性,在蔬菜装瓶时加入适量的盐水不仅可以______________杂菌的生长,还可以调节食物的味道;另外泡菜的制作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进行发酵,所以制作流程中的______________环节对于保证无氧环境很重要。
(3)泡菜制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对健康不利的亚硝酸盐。研究发现,薄荷提取物能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2。

①该实验中变量是______________

②由图2可知,4组实验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呈现______________的趋势,为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最佳效果为添加______________%的薄荷提取物。

③实践活动过程中,有经验的同学曾提出“泡菜最好在腌制一星期之后再食用”,结合上述结果,尝试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

23-24八年级上·北京西城·期末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营养和生殖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泡菜是指为了长时间存放、在低浓度食盐溶液中腌制,并经过严格流程制作的蔬菜加工品。在腌制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会产生乳酸,同时也会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主要致癌物质之一、芥菜是制作泡菜的常用的蔬菜之一,某研究小组探究了不同食盐浓度对芥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根据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回答下面问题。
步骤1:材料处理将新鲜芥菜洗净后将水沥干,平均分为3份放入坛中,标为A、B、C组
步骤2:实验操作A组:5%食盐浓度B组:10%食盐浓度C组:15%食盐浓度
芥菜装如图所示的坛子里,装菜时尽量将菜体压实,加入配好的食盐水,盐水要没过芥菜,盖盖子后还要用水封口(如图)
步骤3:恒温培养15℃15℃15℃
步骤4:分析实验结果   

(1)制作泡菜所用的乳酸菌是一种细菌,它与动、植物细胞相比,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
(2)实验步骤2中“尽量将菜体压实,盐水没过芥菜,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的目的是______
(3)分析实验数据可以知道: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
(4)兴趣小组在25℃时进行了上述实验,测定的各发酵天数亚硝酸盐含量都低于15℃时测定的数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亚硝酸盐是其他杂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在较高温度下,乳酸菌通过_______快速繁殖,并分解糖类产生的大量乳酸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发酵形成的酸性环境能分解一部分亚硝酸盐。
(5)综合上述实验研究,在日常生活中制作泡菜时,为了降低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我们应该选用第几组(A、B、C)食盐溶液腌制芥菜较为健康;温度为多少度(25℃、15℃)的条件进行发酵及在第多少天后食用较好?该三项分别为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