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资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4
生物与生物圈
资料1: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于2030年之前确保“碳达峰”,力争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图中的“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资料2:有国家欲将核污水排入海洋,如此污水中的核物质将随着洋流和食物链扩散,影响生态安全、人类健康等方方面面。因此这一问题绝不仅仅是该国的内部问题,也是涉及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国际问题。图丙是某海洋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

资料3:海洋面积占据了约地球总表面积的71%,海洋是地球一切生命的重要源头,孕育了上百万种生物。海洋被誉为“未来的粮仓”。仅以物种数量来算,海洋的生物种类达到约20万种,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然而今天,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鱼类遭遇过度捕捞,这不仅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也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1)资料1中,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甲中未体现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科研人员监测了养殖区与非养殖区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乙所示。该养殖模式可以_________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分析存在上述差异的原因:浮游植物和海带作为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2)资料1中,该“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如果受到高残留农药的污染,则图甲中生物体内高残留农药的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3)资料2的图丙中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_。该食物网中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___________。该海洋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
(4)由资料3可知,海洋过度捕捞已然敲响了警钟,若图丙中的大黄鱼因过度捕捞而数量锐减,那么海贝在短期内的数量变化应是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人类应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
(5)为实现“碳中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提倡__________(答出2条)。
23-24七年级上·山西晋中·期中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积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东营地区发展的“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1)影响海带生长的阳光、海水、浮游动物、贝类等因素统称为________,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甲中未体现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
(2)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在该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监测了养殖区与非养殖区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乙所示。
①该养殖模式可以________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
②分析上述差异的原因:浮游植物和海带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作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贝类食性广泛,通过滤食多种浮游生物和海带碎屑促进有机物沿____________传递;贝类利用碳酸盐构建贝壳,从而抑制了碳的循环。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________(填“强”或“弱”),原因是__________
(5)为实现“碳中和”,作为中学生在生活中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