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资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44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减排、增汇、保碳、封存”是被广泛认可的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减排”是推动能源供给和工业消费技术进步,走发展脱碳和减排经济之路,直接减少人为碳排放:“增汇”是利用生态工程及土地管理,增加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碳蓄积和固碳功能:“保碳”是保护现有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碳储存及固碳能力;“封存”
是采用地质工程、生物技术和生态措施捕集、利用与封存大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多,超出了生物圈______的能力,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出现了例如_______等异常情况。
(2)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减排”就要求我们日常践行_______生活。
(3)我们可以通过生态工程“增汇”,2018年我国人工林面积已达7964.28公顷,营造了防风固沙的“绿色长城”,我们也要________,用自己的双手来践行“增汇”。
(4)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每年砍伐900万棵生长30年的杨树.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你认为植物的生态价值有_____________
(5)塞罕坝是北京最近的“天然氧吧”,是世界最大的人工林,昔日一片荒山野岭,现在年游客量已超过50万人次,并以年均30%的幅度递增,成为最热旅游景点之一。每年仅门票收入就超过4000万元,每年可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这片绿水青山已经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如果要你给出森林氧吧吸氧的最佳季节(春、夏、秋、冬)和时间(早晨、中午、傍晚、晚上),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
22-23六年级下·山东烟台·期末
知识点: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作用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减排、增汇、保碳、封存”是被广泛认可的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减排”是推动能源供给和工业消费技术进步,走发展脱碳和减排经济之路,直接减少人为碳排放;“增汇”是利用生态工程及土地管理,增加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碳蓄积和固碳功能;“保碳”是保护现有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碳储存及固碳能力。“封存”是采用地质工程、生物技术和生态措施捕集、利用与封存大气CO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引发______,这是三大全球性的大气污染问题之一。
(2)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为了“减排”,我们在日常出行方面可以怎样做?______
(3)我们可以通过生态工程“增汇”,绿色植物可以维持生物圈的______平衡,2018年我国人工林面积已达7964.28公顷,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每年的______这一天是“植树节”,习总书记已经连续11年在这一天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全国人民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活动。
(4)“保碳”要求我们加强自然生态保护,比如被称为“绿色水库”的______系统和被称为“地球之肾”的______系统都是我们要重点保护的生态系统,目前我国的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有:______
我与“双碳”目标
资料一: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以此推动绿色发展。
资料二:2022年1月20日山西省省长蓝佛安在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们践行“两山”理论,在“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引领中加快绿色发展。开展工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超低排放是指火电厂等企业的燃煤锅炉在运行等过程中,采用高效脱除技术,使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符合环保要求),深入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积极创建“无废城市”。
请分析以上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过多会导致___________,由此带来的危害有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工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可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的排放,这些气体在空气中被氧化,形成其他物质并随着降雨落下来,我们称为___________(pH<5.6)
(3)创建“无废城市”,推进垃圾分类。我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其中,废纸、废塑料等属于___________垃圾;废电池、过期药品等属于___________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的好处是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4)在生活中,你有哪些做法有助于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资料分析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1年的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旨在号召国际社会团结合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智慧和力量。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在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之际,人类当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分析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在2020年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做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中和。”
材料二:我国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体系越来越完善,如2021年4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2021年10月发布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材料三:2021年3月,我国遭受了近十年来的最强沙尘暴,此次沙尘暴起源于蒙古国戈壁荒漠。蒙古国因过度放牧导致土壤荒漠化,再加上当年春季气温较往年偏高5-8℃,导致干旱、大风,就此形成了超强沙尘暴。
(1)中国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方面应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进行_____消耗二氧化碳,写出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反应式还知道植物可以为动物和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另一方面需从能源结构、工业制造和个人生活等方面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请你提出一条符合要求的措施或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最主要是落实保护_____________多样性,使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得到保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还规定加强对人类和多种珍稀动植物遗传资源的调查、管理与监督,这是从_____________多样性的角度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安全。
(3)材料三中告诉我们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加速草场退化,造成土壤荒漠化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为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可以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