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实验探究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7
在我们身边有一些人存在牛奶不耐受的情况。牛奶不耐受一般指乳糖不耐受,是因为缺乏乳糖酶或乳糖酶活性不足,进而导致奶制品中的乳糖无法完全分解掉,这些乳糖就会被肠道里的细菌分解成乳酸、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主要表现就是在喝完牛奶之后,出现腹胀、腹痛、上腹不适,甚至是腹泻之类的症状。
但是牛奶不耐受的可以唱酸奶,适量饮用酸奶可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的繁殖,对胃肠道存在一定的好处。如果我们的家人或者朋友有对牛奶不耐受的,我们可以为他们自制酸奶,这样的酸奶,既安全健康,又经济实惠。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的实验。如图为探究酸奶的制作条件的实验过程图:

请根据实验操作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开始时,同学们需要清洗烧杯、广口瓶等实验器材并进行高温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这一步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一般方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牛奶变成酸奶的主要微生物之一是乳酸菌,它属于__________(填“细菌”或“真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乳酸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中,牛奶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设置实验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冷却后,加入酸奶并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做实验时未冷却就直接加入酸奶,他能成功制成酸奶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推测甲、乙两组实验中的玻璃瓶放在的条件下放置4~6小时后最有可能制成酸奶的是_____(填“甲”或“乙”),说明酸奶的制作需要在______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
22-23八年级上·山西晋中·期中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乳糖是大分子糖类,乳糖酶可以分解牛奶中的乳糖,乳糖不耐受的人由于体内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低下,在喝牛奶后,常出现腹胀、腹泻、排气等现象,如下图一所示。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是由乳糖酶先天性缺乏或活性不足引起的,其发病率与遗传有关,图二是同学甲调查后绘制的家庭成员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的遗传情况(基因用H、h表示)图解。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一分析,乳糖耐受者的肠道无法直接吸收乳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二分析可推断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同学甲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
(3)若同学甲每天坚持喝牛奶,一段时间后,乳糖不耐受症状得以缓解,这说明环境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生物性状的表现。
(4)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牛奶中的乳糖变为乳酸,酸奶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制作酸奶的条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
步骤1号2号3号
第一步将900毫升新鲜牛奶倒入洁净的锅中,加适量蔗糖煮沸。将编号为1号、2号、3号的三只玻璃瓶清洗干净,用水加热煮沸5分钟。
第二步将煮沸后的牛奶冷却至室温,加入100毫升新鲜发酵的酸奶搅拌均匀后,均分倒入1号、2号和3号玻璃瓶中。
第三步密封密封开盖
5℃、放置8小时35℃、放置8小时35℃、放置8小时
Ⅰ.患有乳糖不耐受症的人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饮用酸奶。
Ⅱ.制作酸奶的第一步中将牛奶煮沸、实验器材清洗并加热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1号瓶和2号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若在2号瓶中成功获得酸奶,而3号瓶没有获得酸奶,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奶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饮品,因具有独特的风味及丰富的营养而备受人们的喜爱。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制作酸奶的条件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第一步:将新鲜牛奶倒入洁净的烧杯,加入适量的蔗糖(约占牛奶总量的10%)加热煮沸4~5分钟,将广口瓶洗净并浸泡在水中,用水加热煮沸5分钟。
第二步:当牛奶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按照1:5的比例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充分摇匀并测定奶的酸碱度。

第三步:将烧杯中的奶平均分成三份,装满三只广口瓶,分别标上1号、2号、3号。1号和2号广口瓶盖上瓶盖密封,3号广口瓶不盖瓶盖(如图所示)。
第四步:将1号广口瓶放置于0℃~5℃的环境中,2号和3号广口瓶放置于30℃~35℃的环境中。4~6小时后,观察瓶内奶的变化,并测定各瓶中奶的酸碱度。
请根据以上探究实验设计,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设计探究的问题是:制作酸奶是否需要__________?
(2)将牛奶加热煮沸、广口瓶等实验器材清洗并进行加热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3)1号瓶和2号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1号瓶和3号瓶是否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_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
(4)若最终只在2号瓶中成功获得酸奶,则2号瓶和3号瓶对照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5)向牛奶中按比例加入酸奶属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步骤中的____________。牛奶煮沸后需要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再加入准备好的酸奶,这是因为温度过高容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酸奶因其独特的风味及丰富的营养倍受人们喜爱。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制作酸奶的条件,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步:将新鲜牛奶倒入干净的烧杯,加入适量的蔗糖(约占牛奶总量的10%),加热煮沸4~5分钟,将广口瓶洗净并浸泡在水中,用水加热煮沸5分钟。
第二步:当牛奶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按照1:5的比例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充分摇匀并测定奶的酸碱度。
第三步:将烧杯中的奶平均分成三份,装满三只广口瓶并编号。1号瓶和2号瓶盖上瓶盖密封,3号瓶不盖瓶盖。
第四步:将1号瓶放置于0~5℃的环境中,2号瓶和3号瓶放置于30~35℃的环境中。4~6小时后,观察瓶内奶的变化,并测定各瓶中奶的酸碱度。
(1)该实验设计探究的问题是制作酸奶是否需要______________?
(2)1号瓶和2号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1号瓶能不能和3号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_______如果能,实验变量是什么?若不能,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若最终只在2号瓶中成功获得酸奶,则2号瓶和3号瓶形成对照,据此可得出的结论;空气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酸奶的形成。
(3)牛奶加热煮沸、广口瓶等实验器材清洗并进行加热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4)向牛奶中按比例加入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可以提供牛奶发酵的_______,这一步属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_______步骤。牛奶煮沸后需要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再加入准备好的酸奶,这是因为温度过高容易__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