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资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4
请阅读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我国提出大豆振兴计划,大豆振兴从育种开始。普通大豆植株在生长后期,茎、叶的叶绿素逐渐降解,茎和叶的颜色由绿变黄,有机物合成减少。为培育优质高产大豆,科研人员将普通大豆辐射诱变,在子代中发现了一种滞绿突变体。在该个体的生长后期,茎、叶、果皮均能较长时间保持绿色,且种子成熟后透过种皮观察到子叶的颜色依然保持绿色(简称滞绿),而普通大豆种子成熟后子叶会变黄(简称非滞绿)。
(1)从遗传学上看,大豆的滞绿和非滞绿是一对______性状。
(2)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植株控制叶绿素降解的基因发生改变,推测滞绿这一性状属于______(选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
(3)为研究该基因的传递规律,研究者进行如下实验:
组别亲代组合子代性状表现
A非滞绿×非滞绿全为非滞绿
B滞绿×滞绿全为滞绿
C非滞绿×滞绿既有非滞绿,又有滞绿
D非滞绿×非滞绿既有非滞绿,又有滞绿

①由表中[____]组实验结果可知______是隐性性状。
②为尽快统计出子代的性状及比例,最好以[____]的滞绿性状作为选择指标。
A.茎             B.叶             C.果皮             D.子叶
(4)我国有16亿亩盐碱地待开发利用,如果增加滞绿大豆的耐盐碱能力则能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希望。生产中可以通过______技术使大豆的滞绿性状与耐盐碱性状重新组合,培育出耐盐碱的滞绿大豆。
22-23八年级上·辽宁抚顺·期末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遗传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