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资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6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本学期学习植物有关知识时,同学们收集了一些相关的诗词,如:“早秋惊落叶”“冻雷惊笋欲抽芽”“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花褪残红青杏小”“霜叶红于二月花”……并进行了一些有关植物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松树根系发达,叶成针状,这是植物______环境的结果。
(2)笋是竹子的地下茎(竹鞭)长出的幼芽,可以发育成竹子,这体现出来的生物特征是______。竹子的正常生活,还要受到阳光、水分、土壤、肥料的影响,这些统称为______
(3)与松树的种子相比,桃树种子外有果皮,果皮是由花的雌蕊中______发育而来的。
(4)从无花果叶柄的断面上会渗出白色的汁液,这种白汁中含有蛋白酶、植物碱等成分。流出该汁液的结构是______。(写一种输导组织名称)
22-23七年级上·甘肃庆阳·期末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学习植物时,同学们收集了一些相关的诗词,如:“早秋惊落叶”、“冻雷惊笋欲抽芽”、“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花褪残红青杏小”、“霜叶红于二月花”……并进行了一些有关植物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到秋天落叶,这是植物适应__________的结果。
(2)笋是竹子的地下茎(竹鞭)长出的幼芽,可以发育成竹子,这是因为芽中有_______组织。这种繁殖方式可以保持母体的___________特性。
(3)与红豆杉的种子相比,杏树种子外有果皮,果皮是由花中________发育而来的。
(4)在探究影响种子发芽的环境因素中,同学们选择同种种子进行了如下实验。A组:50粒种子+20ºC+浸没在水中;B组:50粒种子+20ºC+潮湿的环境;则探究过程中同学们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取一段带茎的绿叶,把它放在水中剪断。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水里,一段时间后,变成了“红叶”。这主要是茎、叶中________(填“导管”或“筛管”)运输物质的结果。
(6)植物叶片的气孔张开和闭合会影响到植物的________(填序号)。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
(7)利用电传感器测定某植物在恒温30ºC时,不同光照强度下,呼吸二氧化碳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ºC和30º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ºC时,B点将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