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资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广泛栽种于世界各地,在我国北方,每年4-5月份播种,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翻整疏松,并施入发酵后的农家肥,一般采用窝种方式进行播种。在大豆生长的过程中,还要追施农家肥料,以保障促进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
材料二:大豆源于中国,野生大豆种类很多,现在栽培的大豆是从野生大豆中经过定向选择,改良而成。上世纪70年代,美国栽培大豆患萎黄病,大豆生产面临危机,从我国引进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进行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挽救了大豆产业,成为世界上大豆出口量最大国家。
(1)材料一中,大豆在播种时,为提高大豆种子的发芽率,需要为其提供的环境条件是______。大豆植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为其追施农家肥,这主要是为大豆生长提供含有______的无机盐;大豆的花经过传粉、受精之后______发育成果实,其种子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贮存在_______中。
(2)材料二中,从野生大豆到栽培植株的培育过程属于_______的过程(填人工选择或自然选择)。美国通过引进中国野生大豆杂交而获得优良大豆品种是利用了生物______的多样性。
(3)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也面临着严重威胁,试列举两个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______
2022·山东临沂·二模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及探究实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和饲料兼用作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在大豆育种和改良等多方面不断探索,保障大豆种质安全。
资料一:选育“抗病”基因
栽培大豆原产于中国,由野生大豆经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在长期的人工选择过程中,只有约30%的基因得以保留,因此栽培大豆的抗逆性明显下降。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严重影响大豆产量。科学家从野生大豆里找到该病的抗性基因,将含有该抗性基因的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进行杂交育种。研究过程及结果如下。

组别

亲代杂交组合

子代植株数

抗病

感病

抗病×感病

28

0

抗病×抗病

118

38

(1)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病与感病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_______。分析表格数据,有_____(选填“1”或“2”)组数据可判断出性状的显隐性,其中的___________是隐性性状。
(2)若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R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r表示,则第Ⅱ组子代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其中最适合农民留种能用于来年种植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选用这些种子留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资料二:找回更多的“走失”基因
我国境内有大量的多年生野生大豆,科学家致力于从野生大豆中找到“走失”的基因,让它们重新回到栽培大豆中。山东农业大学研究团队首次获得了多年生野生大豆的高精度基因组图谱,目前该团队已经找到183个基因,这些基因影响着大豆开花时间抗病性、抗盐碱、耐旱性等优良性状,为大豆育种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资源。
(3)大豆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20对,有DNA分子___________个。我国科学家找回了野生大豆中的优良基因,从根本上丰富了大豆的___________多样性。
(4)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进行杂交育种,这种育种方式可使栽培大豆产生___________(选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