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资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6 组卷328
请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工业发展,人类大量使用燃料,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日益增加,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部分,清洁能源的开发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太阳能因具有储量巨大、无地域限制、清洁无污染等优势,已逐渐成为清洁能源开发的重点。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规模太阳能利用方式,因此科学家将目光聚焦在植物身上。通过模拟光合作用,实现了太阳能的高效利用。例如:在仿生模拟方面,我国科学家成功组装了一种以植物特殊蛋白质为主体的生物有机太阳能电池,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与以往的光伏电池相比,光能利用效率提高了30%。美国科学家研究出一种人造树叶(如右图所示),虽然在外表上和真叶子有明显差异,却有着相似的功能。只需将它放入水中,置于阳光下,便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进行发电,持续进行“工作”达45小时。模拟光合作用的研究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科学家还通过合成技术制造出一种能在细胞外运行的人工叶绿体,同样能吸收阳光并把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能够通过这项技术,培育出光合作用效率高的植物新品种,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在不可再生资源过度开发的今天,地球早已不堪重负。太阳能的开发及利用将成为一种解决环境、生态问题及新能源制备的重要途径。模拟光合作用的研究将翻开太阳能高效利用的新篇章。

(1)温室效应是由于_____________排放过多导致的。
(2)光合作用是在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___中进行的,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而人造树叶可以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____能。
(3)人工光合作用体系,实现太阳能高效利用的优点有____________。(多选)
a.生物有机太阳能电池使光能利用效率提高30%
b.人造树叶可以持续进行“工作”达45小时
c.细胞外运行的人工叶绿体可以合成有机物
(4)科技改变生活,请你写出一条生物学知识或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____________
20-21七年级上·北京丰台·期末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实质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诺贝尔奖委员会在1988年宣布光合作用研究成果获奖的评语中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受到如此重视,其原因是在人们目前已知的宇宙星体中,只有地球表层有一个由大量生物形成的生物圈在运转,而其形成和维持都需要依靠光合作用提供的有机物和氧气.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研究者提出了人工光合作用的概念,它是模拟自然界的光合作用过程,利用光能分解水制造氢气,或固定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2015年,科学家构建了一套由纳米线和细菌组成的独特系统,该系统可捕捉到尚未进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这一过程模拟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碳水化合物.不过,人工光合作用的想法则将二氧化碳和水转换为醋酸酯,而醋酸酯是很多生物合成反应的基础.该技术的关键之一是S.ovate细菌,这是一种很好的二氧化碳催化剂,能生成醋酸,而醋酸能用于生产各种化工品,包括可与汽油相媲美的燃料﹣﹣丁醇.
在近似自然阳光照射200小时的环境下,科学家团队实现的太阳能转化率为0.38%,这与自然界(光合作用)叶片的转化率相同.科学家正在研发第二代系统,太阳能﹣化学能转化率为3%.如果有一天用划算的成本,将转化率提升到10%,这项技术就能实现商业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球能耗也在逐年增加,据预测到205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到2000年的两倍.同时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已导致严重的温室效应,并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化.面对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目益枯竭的问题,人工光合作用以取之不尽的太阳能为能量来源,在不排出二氧化碳的情况下合成化学物质,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能源转换方式.
(1)光合作用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在自然界中主要在植物体内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为植物细胞中的__
(2)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和人工光合作用都有共同的原料,即利用__和水来合成有机物,从而实现从__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3)文中人工光合作用的实现过程,依赖于S.ovate细菌,它的结构与下列哪种生物的结构更为相似__
A.噬菌体       B.酵母菌       C.衣藻       D.大肠杆菌
(4)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如温室效应的日益加剧.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为__
(5)请你列举出一项人工光合作用的应用前景:__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如何能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中获得最大的产量,其中一种方法是寻找合理的种植模式,即给植株“排好队”。“排好队”可以避免玉米植株间相互遮阴,从而利用不同层次的光;也能改善通风条件,进一步提高玉米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和产量。
如何“排队”更好呢?科研人员对大垄双行种植(A组)和等行距种植(B组)两种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如图1所示。种植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A组玉米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B组。利用气体分析仪能监测玉米的光合作用水平(图2)。使用时,将植物叶片夹在手柄的中央,分析仪就能够实时检测出气室中气体成分及含量,并计算出植物的光合速率。结果显示A组玉米的光合速率约为B组的129%。

玉米是生产淀粉的主要原料。除了作为食品,淀粉还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纺织、造纸等产业中。科学家发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淀粉需要60余步反应以及复杂的生理调控,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约为2%。2021年9月,我国科学家在淀粉的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仅用11步反应就可以在实验室中合成淀粉,且合成速率是玉米植株的8.5倍,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也是玉米的3.5倍。这项研究成果使淀粉生产从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生产模式的转变成为可能,但大规模工业制造淀粉,依然任重而道远。
(1)从文中可知,合理的田间种植模式通过对不同层次光的充分利用和______两个方面提升玉米的光能利用率和产量。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提高玉米的种植密度,就一定能提高单位面积的玉米产量
B.等行距种植能让每一株玉米分配到均等的自然资源,是最佳的种植模式
C.相较于等行距种植,大垄双行种植的玉米植株中叶绿素含量更高
(3)根据文中信息分析可知,在田间使用光合作用测定仪时,应当尽量选择______(填“晴朗”或“多云”)的天气。随着测定的进行,气室中______的含量逐渐升高,该气体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4)结合文章推测,农业生产上用______种植模式有利于增加玉米产量。
(5)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相比,人工合成淀粉有哪些优势?根据文章内容请举一例说明: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