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资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3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以化学起源说为依据,结合地质学研究成果绘制的时间轴简图。

材料二: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存在,如今绝大多数已经消失。地质年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1种。到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从1850年到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
材料三: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下表所示:
原因偷猎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的影响其他原因
鸟类20%60%12%8%
哺乳类31%32%17%20%

材料四: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对农业害虫可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I而引入捕食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调查,得出如下图所示的结果。

(1)由材料一可推测最初形成的生命是_____(需氧型或不需氧型),根据时间轴上植物类群出现的顺序,仅从结构特点推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_____
(2)由材料二可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_____
(3)由材料三可知,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_____,保护哺乳类和鸟类的根本措施是_____
(4)对于材料四的分析推理中正确的是_____
A.虽然在C期间两个种群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两者之间仍然存在捕食关系
B.在A期间,如果在农田中喷洒针对害虫I的农药,蜘蛛的数量将会减少
C.在B期间蜘蛛数量较快减少的原因是该种蜘蛛的食物不足
D.引进蜘蛛前,害虫I没有危害农作物
(5)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可以理解为:生物通过_____不断进化。
18-19八年级上·山东·期末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根据下列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一: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存在,如今绝大多数已经消失,地质年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1种,到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从1850年到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
材料二: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下表所示:

原因

偷猎

栖息地的丧失

外来物种的影响

其它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31%

32%

17%

20%


材料三: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 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消失 时间,而且会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病。
(1)由材料一可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在______(填“加快”或“减慢”)。
(2)由材料二可知,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而保护鸟类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填字母)。
A.禁止一切形式的捕猎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法制教育和管理   D.把濒危或受威胁的动物移入繁育中心
(3)由材料三可知,土中的细菌、真菌等作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_,很难降解塑料袋,延缓了垃圾的消失时间是“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病。
(4)结合生活实际和材料三,谈谈我们如何参与保护环境: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球上自从 35 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 5 亿种生物存在,如今绝大多数已经消失。地质年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 300 年灭绝 1 种,兽类平均 8000 年灭绝 1 种。到 1600 年至 1700年,每 10 年灭绝 1 种动物;从 1850 年到 1950 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 1 种。
材料二: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下表所示: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的影响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31%

32%

17%

20%


材料三: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消失时间,而且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 这是“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病。
(1)材料一所述事实,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__________
(2)由材料二可知,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保护哺乳类和鸟类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
(3)在下图空白处,画一个对比哺乳动物和鸟类栖息地丧失而濒危和受到威胁原因的直方图。________

(4)由材料三可知,“垃圾袋装化”难于被分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
(5)结合生活实际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如何参与保护环境: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