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学探究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6
同学们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小欣同学发现容器内液体是浑浊的,她很好奇,浑浊液体是什么?于是她和同学们一起将浑浊的液体过滤,得到滤液和固体,并对此展开了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
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大理石中含有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可能含有少量的Fe2O3等。
②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能够很灵敏显现出红色。
【猜想验证】
I.经讨论,大家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CaCl2
Ⅱ.小欣同学根据资料中大理石的成分,猜想滤液中可能含有少量________。她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硫氰化钾(KSCN)溶液,观察到滤液颜色无变化,由此得出结论:小欣的猜想不成立
Ⅲ.小雨又提出猜想,滤液中还可能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请你和小雨一起验证他的猜想。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______小雨的猜想成立

Ⅳ.根据小雨的验证结果,可知过滤得到的固体中含有______
2019·湖南岳阳·二模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酸的通性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的有关知识后,开展了如下探究。
【活动一】探究的性质
小组同学设计了图1所示装置探究的性质,a、d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b、c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缓慢通入干燥的一段时间。
   
(1)观察到_____的现象,说明能与水反应。
(2)观察到d比a先变红的现象,说明_____
(3)取出已变红的棉球,然后用酒精灯微热,能观察到棉球又变成紫色,原因是_____。(用表达式说明)
【活动二】探究的制取原理
小组同学对三组药品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记录如下表。
组别药品实验现象
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4)①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Ⅰ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不选择第Ⅲ组药品的原因是_____
②木炭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也会生成,实验室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利用此方法收集一瓶较纯净的
【活动三】探究的收集方法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能与反应,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对于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兴趣小组甲同学认为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乙同学认为还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探究】步骤1:小组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以锥形瓶作收集装置,并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收集。

方法一:当反应装置开始产生二氧化碳15s后,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备用。
方法二:当反应装置开始产生二氧化碳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备用。
方法三:当反应装置开始产生二氧化碳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锥形瓶口,待木条熄灭(视二氧化碳收集满)立即盖上玻璃片备用。
步骤Ⅱ:将一定浓度的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以上锥形瓶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瓶内压强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得瓶内二氧化碳的纯度如表。

【实验结论】
(5)根据数据可知_____(选填“甲”或“乙”)同学的说法错误。
方法
纯度/%91.169.561.9

【反思交流】
(6)收集二氧化碳时,15s以后再收集的目的是_____
(7)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_____(选填“准确”或“不准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