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学探究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9
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种碳的氧化物?
【猜测】
猜想1猜想2猜想3
只有CO只有CO2含有CO和CO2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依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1)观察到_____(填字母) 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
(2)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_________;②E装置中出现________的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讨论】①装置B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018·山东枣庄·一模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碳的氧化物的全面比较碱的通性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某校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模拟捕集二氧化碳,并对所得溶液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I】二氧化碳捕集效果的探究
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二氧化碳捕集的实验,装置a端连接气压传感器,将试剂M注入烧瓶中,收集烧瓶内压强的数据。表1所示为甲、乙、丙三次实验中的试剂M及其用量。如图2所示为实验中测得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表1:试剂M及用量
实验
试剂M饱和澄清石灰水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用量/mL3030y

(1)澄清石灰水的溶质氢氧化钙俗称为___________y的数值为___________
【分析并得出结论】
(2)三种试剂中捕集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
【实验II】实验丙反应后溶液N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丙结束后,所得溶液N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氢氧化钠;猜想二:碳酸钠;猜想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3)A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分析
实验1:取少量溶液N,滴加2-3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2:取少量溶液N,滴加足量___________有气泡产生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A组同学由此得出“猜想三成立”的结论。
【交流与讨论】
(4)B组同学讨论后认为实验1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
C组同学认为通过上述实验不能得出“猜想三成立”的结论。补做实验3,并依据实验2和实验3的现象,最终得出“猜想三成立”的正确结论。
实验3:取少量溶液N,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向上层清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溶液中有氢氧化钠

(5)实验3选用了CaCl2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思与拓展】
(6)从生活实际出发,写出一种助力“碳中和”的建议:___________
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同学们发现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无明显现象。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产生探究兴趣,于是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探究一】 通过 pH 变化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发生进行了探究。

(1)利用如图 1 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用 pH 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 2 所示。
①反应前烧杯中盛放的液体 Y 是______
②图中 b 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③写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利用如图 3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烧杯中放入新制饱和石灰水,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稀盐酸滴入试管。一段时间后,试管外壁附近溶液中出现浑浊,原因是______
【探究二】通过能量变化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3)毛毛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牛牛同学认为毛毛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4)牛牛同学为了验证毛毛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①所示:

①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 pH 逐渐______,到达 C 时溶液中溶质有______
【探究三】通过溶液酸碱性变化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5)娇娇同学利用图②实验进行反应,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6)明明同学观察到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请你分析变质的原因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探究四】通过证明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为验证中和反应有水生成,萌萌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了相关资料,进行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已知:①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②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

(7)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_
(8)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丙的 U 形管内液面______
【探究五】
(9)从微观角度认识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