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学探究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0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
Ⅰ.定性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1)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约为9,可知碳酸氢钠溶液________性。
实验二: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 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一种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实验1] 如图所示,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到铜片上加热。

(2)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产生___________(填现象)。
(3)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
(4)欲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确定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的成分。
猜想1:可能是NaOH;猜想2:可能是Na2CO3;猜想3:可能是NaOH和Na2CO3
实验2:
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将该固体溶于水配制成溶液,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猜想_______不成立
②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固体产物中含Na2CO3
③取步骤②所得上层清液,滴加_____无明显现象猜想2成立

[实验结论]
(5)NaHCO3受热易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定量探究
为测定某发酵粉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发酵粉中其他组分不参与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
[实验步骤]
①取50g样品于锥形瓶中,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空气;
②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直至锥形瓶内不再产生气泡;
③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空气,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再增加;
④测量干燥管增加的质量与时间关系(见曲线图)。

(1)步骤①加入样品前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鼓入一定量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缺少装置甲,将导致结果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实验测得干燥管增加的质量与时间关系(见曲线图),涉及反应的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请回答:
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
②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
(6)[拓展应用]
①碳酸氢钠、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常用于制作抗酸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但对于患有胃溃疡(胃黏膜溃烂)的病人在胃酸过多时,却不宜服用碳酸氢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固体药品,已知它们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鉴别,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9九年级下·福建·阶段练习
知识点:碳酸根离子的验证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实验室有一瓶常用无色液体的标签模糊了(如图)。为确定该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1: 猜想2: 猜想3: 猜想4:
【查阅资料】 溶液显碱性, 溶液不与 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小亮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猜想1、3成立
猜想2、4不成立
小丽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3mL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猜想_____不成立。

【交流讨论】
(1)同学们一致认为小亮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____________
(2)为了确定该无色溶液到底是什么,小强继续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 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猜想 _______ 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②另取 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才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拓展思考】小丽和小强都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为什么现象不同?
【延伸探究】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向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反应分两步进行:

故出现小强的实验现象。
【应用提升】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若不另加任何试剂要将二者鉴别开,你的鉴别方案是 ____ (写出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