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学探究题 困难0.15 引用1 组卷518
鸡蛋主要由蛋壳、蛋壳膜、蛋白、蛋黄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里面覆盖一层蛋壳膜。我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此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1】
(1)鸡蛋白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a.蛋壳是经过自然形成。科学手段检测蛋壳中含CaCO3约82%—85%,蛋白质15%—17%,并含多种微量元素;
b.蛋壳膜中蛋白质约占90%—93%。
【提出问题2】
蛋壳中的CaCO3含量是多少呢?小华拟将该蛋壳放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完成测定;小明拟通过蛋壳与稀盐酸反应完成测定。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设计方案】他们分别称取12.0 g蛋壳设计了以下不同的实验方案:
(2)小华的方案:
称取12.0 g蛋壳研磨成粉末置于通风橱中,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再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16g。则:产生的CO2质量__________g,蛋壳中的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小明的方案: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其他成分均不与稀盐酸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

【实验步骤】
① 出编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
② 按上图连接好装置后,并________________
③ 向B装置中加入蛋壳样品后,先通入空气一会儿;
__________K1,_________K2(填“打开”或“关闭”),向蛋壳样品中滴入10%的盐酸,直到B中___________________为止(填实验现象);
⑤ 再通入一会儿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⑥ 将装置C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
⑦ 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数据】重复实验,3次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实验1实验2实验3
装置C中沉淀质量(g)19.6819.7519.67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① 上述数据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② 若无A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测定结果将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 实验重复3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请利用3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计算该蛋壳中的CaCO3含量____________(已知:BaCO3相对分子量为197,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请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该空2分)
【实验反思】
(1)下列各项措施中,能提高小明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在装置A、B之间增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B.缓缓滴加稀盐酸
C.在装置B、C之间增加盛有饱和NaHCO3的洗气瓶
(2)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小明的方案更合理,你认为小华方案存在较大误差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
16-17九年级下·江苏扬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盐类参与的反应蛋白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碳酸钠广泛用于造纸、纺织、制革等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侯德榜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查阅资料】侯氏制碱法中主要反应:
Ⅰ.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Ⅱ.2NaHCO3=Na2CO3+H2O+CO2
【实验探究】小明以粗盐配制饱和食盐水,并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模拟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

实验操作如下:
①关闭K1,打开K2通入NH3,调节气流速率,待其稳定后,打开K1通入CO2
②待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NH3,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CO2
③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t0t1t2t3t4t5
剩余固体质量/g未记录15.313.711.910.610.6
(1)粗盐中除了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还含有少量的MgCl2等。若要除去粗盐中的MgCl2,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再过滤,然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 ______ ,得到氯化钠溶液。
(2)饱和 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 ,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 ______ ;关闭K2停止通NH3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 ______
(4)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2时 NaHCO3固体的分解率(已分解的 NaHCO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3质量的比值),请写出计算过程 _____
【拓展延伸】小华设计如图2的实验装置测定某纯碱样品 (含少量杂质NaCl)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一定量的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通过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测定生成CO2的体积,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已知常温常压下CO2的密度是1.977g/L)
(1)如果样品质量为5.3g,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最合适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500mL B.1000mL C.1500mL D.2000mL
(2)若实验中测得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小,下列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a.装置漏气
b.读取数据时量气管的液面低于水准管的液面
c.反应结束后烧瓶中有CO2残留
d.读取数据时仰视读数
e.稀硫酸加入烧瓶占据体积
实验室有一包NaCl样品,可能混有的杂质为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
化学兴趣小组为确定样品的成分,进行以下实验。
【探究一】测量样品溶液的pH。
取少量样品溶于水,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小组同学对样品的成分进行猜想,猜想一:含有________;猜想二:含有NaCl和NaOH;猜想三:含有NaCl、NaOH和Na2CO3
【探究二】测量样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
如图1所示,取3.00g样品与足量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为220mL(该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为2.00g/L;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忽略气体的溶解)。集气瓶上方加入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

【探究三】测量样品与盐酸反应后氯化钠的质量。
如图2所示,另取3.00g样品置入锥形瓶中,加适量水溶解。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用pH传感器等电子设备采集信息形成图像如图3。将锥形瓶中最终所得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全部固体,其质量为3.48g。
(1)c点溶液呈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ab段溶液pH降低,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一个即可)。
(3)蒸发时除使用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
【实验结论】关于样品的成分,猜想______(填“一”、“二”或“三”)是正确。
【定量计算】结合探究二、三,计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精确到0.1%)。
【交流反思】下列因素会导致所测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_(填序号)。
A.探究二中俯视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                    B.探究二实验后生成气体在锥形瓶中仍有滞留
C.探究三中加入的稀盐酸量不足                           D.探究三中蒸发时有液体溅出
碳酸氢钠(NaHC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10℃20℃30℃40℃
溶解度8.1g9.6g11.1g12.7g

②碳酸氢钠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久置或受热分解均生成Na2CO3、H2O和CO2
【实验探究】
探究1: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热效应
室温下(20℃),边搅拌边向盛有0.5g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mL水,测得温度为18.5℃;恢复至室温后,向烧杯中加入过量10mL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20℃),搅拌,测得温度为20.8℃。
(1)实验中配制的NaHCO3溶液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
(2)由上述实验可知:NaHCO3固体溶于水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有同学认为由上述实验得出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放热的结论并不可靠,理由是___________
探究2: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的反应
分别向10mL0.5%和5%NaHCO3溶液中滴加10%的CaCl2溶液,发现均有白色浑浊出现,通过传感器测得CO2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

(3)由上图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
(4)该条件下,NaHCO3溶液和Ca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CaCl2═2NaCl+___________+H2O。
探究3:久置的NaHCO3样品中NaHCO3含量的测定
将一瓶在潮湿空气中久置的NaHCO3样品(假设只有NaHCO3和Na2CO3)混合均匀后,称取190g混合物,加热至恒重,称其质量为159g。
(5)①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结果精确至0.01%)。
②若上述测定过程中未加热至恒重,则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