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学探究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33
小明做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没有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请你和他一起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并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__________
【小题2】【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
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溶液呈 _______

【小题3】【拓展分析】若溶液呈碱性,他向溶液中逐渐加入硫酸铜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_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_
14-15九年级·湖北襄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应用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判断盐类参与的反应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蚊虫叮咬时,会分泌蚁酸.化学小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I.蚁酸的化学名称叫甲酸,化学式为HCOOH
II.蚁酸隔绝空气并加热时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_色,说明蚁酸显酸性.
(2)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元素,推测出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分解时生成水.
(3)对它分解生成的另一种氧化物,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Ⅰ是CO2
猜想Ⅱ是_____
他们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先向装置中通入一会N2,再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其中.

①先通N2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②若实验过程中看到__________现象,则猜想Ⅰ不成立;
③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装置C中的现象为________
[结论]甲酸受热能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
[拓展延伸]小组同学利用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测定10g氧化铜样品(杂质不参与反应)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在不同时刻测定C中固体的质量(如表):
反应时间/min246810
固体质量/g9.38.88.58.48.4
分析表中数据计算: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放置较长时间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
【做出猜想】①可能是碳酸钠: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CO2反应。②可能是氢氧化钠:原因是溶剂蒸发,溶液中的溶质结晶析出.③还可能是_____
【实验探究】小林和小亮同学取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少量的水、振荡,配成溶液,将溶液等分成3份,分别注入3支干净的试管中,做如下实验,请你和他共同完成实验报告:
(1)小林同学往第1支试管中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红色,他得出猜想②成立的结论。小亮认为小林的结论是错误的,请你帮助他分析原因_________
(2)于是小亮同学往第2支试管中滴加澄清的石灰水,直到不再产生白色沉淀为止,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红色,他得出猜想③成立。他们把结论向老师汇报,老师认为小亮的结论也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
(3)你的实验如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往第3支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其中含有碳酸钠
②静置,取上层清液,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不含氢氧化钠

由上述实验可知,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①是正确的.
【拓展反思】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给我们的启示:取完试剂后,应立即______,将试剂瓶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