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学探究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6
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是重要的调味品,烹调时如果不放食盐,将食之无味。我国曾发生过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针对市场销售的某种盐是否含有亚硝酸钠及加碘食盐成分的性质进行了项目式探究。
项目一:鉴别工业用盐和食盐
【查阅资料】一般情况下,食盐和亚硝酸钠都呈白色,外观相似。食盐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其水溶液呈中性。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有毒,有咸味,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浅黄色沉淀。
【进行实验】
(1)同学们对某集贸市场买回的一些散装盐,进行以下实验。
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一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使其充分溶解样品溶解样品是食盐
方案二取方案一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______
方案三取方案一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溶液不变色

【实验小结】
(2)方案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反思评价】
(3)①亚硝酸钠不能代替食盐用于烹调。
②上述方案_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
项目二:了解加碘食盐
【交流讨论】
(4)碘是人体必需元素,在人体内不能生成,需从外界获取,人体缺碘易患______。加碘食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碘酸钾和氯酸钾化学性质相似,受热易分解生成一种常见的单质和一种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由此推测在烹调时加入加碘食盐合理的时机是______
2024·新疆巴音郭楞·二模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盐类参与的反应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Cu可以形成化合价为+2和+1的化合物,其中+l价化合物称为亚铜化合物。
(1)高温时,氧化铜可被木炭还原为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氧化亚铜是一种红色粉末。加热时,氧化亚铜能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这一性质可检验氮气中是否含有氧气(装置如图所示),判断氮气中含有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铜都是红色粉末,常用作颜料。
某校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红色粉末是Fe2O3、Cu2O或二者混合物。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①Cu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溶于稀硫酸生成Cu和CuSO4,在空气中加热生成CuO
②Fe3+遇到KSCN试剂变红
【提出假设】 假设1:红色粉末是Fe2O3
假设2:红色粉末是Cu2O
假设3:红色粉末是Cu2O和Fe2O3的混合物
【设计探究实验】 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再滴加KSCN试剂。
①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②若假设2成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探究延伸】若经实验分析,确定红色粉末为Cu2O和Fe2O3的混合物。
实验小组欲用加热法测定Cu2O的质量分数。取a克固体粉末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待质量不在变化时,称其质量为b克(b>a),则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兴趣小组同学探究锌与硫酸的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当硫酸浓度过大时,硫酸与锌反应能生成SO2气体,SO2气体的化学性质类似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
Ⅰ、同学甲将未打磨的锌片与稀硫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测得数据如下图所示。
   
(1)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AB段未观察到气泡产生,但容器内压强却逐渐增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标号)。
A.锌片表面有氧化膜
B.锌跟酸发生反应产生气体
C.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放热

Ⅱ、同学乙将锌片放入盛有硫酸的试管中制取氢气,发现锌片表面有气泡冒出,同时闻到刺激性气味。同学乙对这一异常现象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锌与硫酸反应除生成氢气外,同时还可能生成什么气体呢?
【提出猜想】
(3)猜想一:______;猜想二:O2猜想三:SO2和O2
【进行实验】
(4)同学乙将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到______,则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改进】为了收集纯净干燥的氢气,兴趣小组对同学乙的实验进行改进,如图: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固体)
(5)同学丙认为该装置仍不正确,请你在不增减装置,不改变药品的基础上,对装置顺序作出调整:______
(6)调整之后,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