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33
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唐代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记载到:“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1)紫砂壶是泡茶中常见的一种茶具,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瓷工艺品,其中陶瓷属于______(填“金属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
(2)茶离不开水的滋润,茶叶的色、香、味等品质是茶叶冲泡过程中内含的物质在水中溶解、释放的体现,经过滤后的茶水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溶液,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填字母)。
A.均一       B.有颜色       C.混合物       D.稳定
(3)《茶经》记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泉水中的硅酸有益人体健康,硅酸中硅元素化合价为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硅酸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
(4)泡茶时能闻到浓郁的茶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024·新疆巴音郭楞·二模
知识点: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酸碱性及pH相关关系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1)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_
(2)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
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
(3)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如图4所示,某同学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发现C处产生的白烟较多,查阅相关资料可知:已知①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即氯化铵固体)②由于分子质量小,所以化学上引入了分子的相对质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③氨气分子的相对质量是17,氯化氢分子的相对质量是36.5,由此可知,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
实验三:
(5)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5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_____(填“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同时还可以说明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