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学探究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30
“暖宝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小孔同学打开一个使用过的“吸宝宝”内包装,发现黑色固体中掺杂有红棕色物质,于是她把这包固体带到实验室,和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包固体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缓慢氧化而生锈;
②“暖宝宝”中只有氯化钠含有氯元素。
【初步判断】
(1)通过阅读标签(如1图),大家一致认为使用“暖宝宝”的过程中,铁扮与空气接触发生了______(埃“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并有______(填“吸热”或“放热”)的现象;其中出现的红棕色物质是______(填物质名称)。
【提出问题】这包使用过的“暖宝宝”中是否还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
【实验探究】
(2)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______有铁粉
实验2取少量固体放在燃烧匙中,用酒精灯灼烧,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失水的烧杯(如2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活性炭
实验3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往滤液中滴加少量_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有氯化钠

(3)写出实验3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反思评价】
(4)小孔同学认为实验2不能得出固体中有活性炭的结论,理由是______(写一点)。
2024·广东东莞·二模
知识点:金属与酸反应原理钢铁的锈蚀盐类参与的反应常见吸热反应及放热反应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蜡烛在古代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某兴趣小组对蜡烛进行了如下探究。

【活动一】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查阅资料】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遇一氧化碳会变蓝。
【实验步骤】按图组装仪器,点燃蜡烛,待其正常燃烧后轻轻后拉注射器活塞,将燃烧产物吸入玻璃管内。
【实验现象】
(1)玻璃管内黄色氯化钯试纸变______
(2)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试纸变红,解释试纸变红的原因: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的产物有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活动二】探究蜡烛燃烧时水蒸气和氧气体积分数变化
(3)利用水蒸气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同时测出水蒸气体积分数、氧气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其实验装置及数据如图所示。结合水蒸气体积分数曲线,分析60~150s时间段内曲线下降的原因:______

(4)结合氧气体积分数曲线中的a点,你对燃烧条件新的认识是______(写出1点即可)。
【活动三】探究“吹不灭蜡烛”吹不灭的原因及烛芯包裹合金的成分
某同学发现一种蜡烛吹灭大约5s后会重新复燃。于是对这种“吹不灭的蜡烛”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吹不灭的蜡烛”烛芯里包裹了一层由铜、铁、镁中的一种金属制成的合金,其着火点为150℃。合金中的其他成分化学性质稳定;
②蜡烛燃烧时温度约为550℃~600℃。
【进行实验】为确定该合金中金属的成分,同学们展开了以下探究。
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实验1取出烛芯内的合金,用砂纸打磨呈银白色
实验2取少量打磨后的合金于试管中,滴加适量试剂X,观察现象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生成,溶液为无色
【解释与结论】
(5)根据实验1可确定合金中的金属不是______
(6)实验2中加入的试剂X是______,得出“合金中的金属是镁”的理由是______
(7)蜡烛吹灭后又复燃的原因是______
同学们在学习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老师强调:“金属K、Ca、Na必须除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此产生了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将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结果会怎样?
【查找资料】(1)少量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2)钠是银白色的软金属,可用小刀切割,熔点97.81℃,沸点882.9℃,密度为0.97g/cm3
(3)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遇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做出猜想】猜想一:放出气体,生成蓝色沉淀,能置换出铜;猜想二:放出气体,生成蓝色沉淀,不能置换出铜。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取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再切取绿豆大小的一块,投入到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待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钠浮在液面上,熔化成闪亮小球,钠球游动,发出“嘶嘶”的声响,滴入酚酞溶液后溶液变红色。
②取2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倒入50mL的烧杯里。取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再切取绿豆大小的一块,投入溶液中。钠浮在液面上,熔化成闪亮小球,钠球游动,发出“嘶嘶”的声响,溶液中有蓝色沉淀析出。

【现象分析】(1)钠熔成小球是因为______
(2)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伴有气体生成,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说明溶液中含_____(填离子符号)。
(3)实验②析出蓝色沉淀是因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继续探究】有部分同学认为置换出的铜可能被蓝色沉淀掩盖。于是他们进一步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取烧杯中少许沉淀于试管中,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沉淀全部溶解,溶液变蓝色__

【实验结论】猜想______正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K、Ca、Na必须除外)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必须除外是因为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