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0
化学要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锂电池的发明者是爱迪生,图1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由图可知锂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在图2中,与锂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因为___________
(3)图3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宏观看,图中四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___________(填“氯原子”或“氯元素”),从微观角度看,图中四种物质中,乙、丁都是由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反应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3-24九年级下·新疆·开学考试
知识点:氧化物的定义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及应用最外层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化学式书写及读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制冷剂是C4H10O(乙醚)。19世纪,CO2、NH3、SO2和C2H6O(甲醚)相续被用作制冷剂。20世纪30年代开始,氟利昂普遍被空调等制冷行业用作制冷剂。1970年代中期,臭氧层变薄浮出水面,人们发现氟利昂释放的氯原子导致了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层的严重破坏。氟利昂还是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CO2的3400倍以上,氟利昂在多个行业都有应用,我国已在2010年全而禁止使用氟利昂。NH3和CO2是较早开发,至今仍在使用的制冷剂。NH3有爆燃的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CO2是一种天然绿色制冷剂。2022年北京冬奥会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二氧化碳制冷的原理和普通空调中的制冷剂循环类似,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但在施加一定高压后,二氧化碳会变为临界状态的流体。这些流体随后被送到需要制冷的区域,在其蒸发过程中会大量吸热,进而达到降温制冷的目的)。打造出冬奥历史上“最快的冰”。该技术将制冰过程吸收的热量回收,用于奥运场馆供热、供电,每年可节约200多万度电。
(1)乙醚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19世纪所用的制冷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填名称)。
(3)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带来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
(4)CO2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过程中,微观上制冷管道内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气是一种安全的制冷剂
B.氟利昂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
C.制冷剂选择应考虑安全、环保等因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