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学探究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36
实验室中有两瓶没有贴标签的白色固体,已知是氯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中的各一种,小明和小红为确定各是哪种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明各取少量两种白色固体于两个表面皿上,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其中一种白色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则该固体为_______(填化学式)。
(2)小红各取少量两种白色固体,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各滴加适量水,振荡,得到两种无色溶液。小红分别向这两种无色溶液中滴加适量_______(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溶液,振荡,观察到A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A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氢氧化钠,B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氯化钠。
(3)①小明认为利用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也可以鉴别这两种物质,这是因为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②小红认为氢氧化钠固体可能变质,她如何用实验确定氢氧化钠是否变质?_______
23-24九年级上·山东淄博·期末
知识点:几种常见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强碱露置在空气中的变质碱的通性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如图所示,化学小组分别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验证盐与碱的反应。

【实验分析】
(1)图1实验先产生蓝色沉淀,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图2实验时,向B中试管内滴加NaOH溶液至开始出现蓝色沉淀,此时B中试管内的溶液中一定有____种溶质。继续快速滴加NaOH溶液,蓝色沉淀逐浙增多,但沉淀迅速变成了黑鱼难溶固体。
【查阅资料】
Cu(OH)2在室温下稳定,66℃~68℃时可脱水分解生成CuO。
【实验探究】
(3)根据上图实验,甲、乙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环节甲同学的探究乙同学的探究
提出问题图1实验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图2实验中黑色固体是什么?蓝色沉淀变成黑色固体与什么因素有关?
作出猜想猜想一:Cu(OH)2脱水分解生成CuO。
猜想二:Cu(OH)2可在足量NaOH浓溶液中溶解。
黑色固体可能是CuO,蓝色沉淀变成黑色固体可能与温度有关。
实验验证(3)甲同学很快排除了猜想一,其理由是____
(4)取少量______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NaOH浓溶液,观察到固体溶解,溶液变为亮蓝色,则猜想二正确。
(5)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硫酸,观察到____,黑色固体是CuO。
(6)重复图2实验,加热,使CuO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应先_____,再向其中滴加一定量的NaOH溶液,观察到生成蓝色沉淀,得出蓝色沉淀变成黑色固体与温度有关。
交流反思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药品用量的控制。
制备物质时,除了从内因上考虑物质的性质外,还应考虑温度等外因的影响。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探究。
I.探究NaOH的性质: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一中酚酞试液变红,说明NaOH溶液显___________性。
(2)实验二、实验三验证了NaOH能与某些___________发生反应(填物质类别)。写出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实验四中滴入NaOH溶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某同学提出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若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___________溶液(填一种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Ⅱ.探究Ca(OH)2的性质: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取1g Ca(OH)2固体于试管中,各加入3mL水,充分振荡,均得到悬浊液。
(4)甲同学将盛悬浊液的试管静置后,吸取上层清液滴入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乙同学向盛悬浊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底部有固体,上层清液呈红色;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上层清液变为无色,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再将试管振荡、静置,上层清液又变成红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