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学探究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52
探究实验“集锦”。
Ⅰ、分子的性质。

实验一是小红按课本实验进行操作,同学们都闻到了刺激性的气味。
实验二是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快速出现了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查阅资料】氢氧化钙不与氨水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现象】
(1)一段时间后,实验一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二中,放氧化钙的目的是______,从而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方案评价】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明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有______(写一点)。
Ⅱ、为研究燃烧现象,小明进行了下列活动。

(4)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该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______(填“是”或“否”)。
(5)活动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着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可观察到______
(6)活动3: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红磷的着火点为。能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结论,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7)活动4: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将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P处火柴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若撤去铜管下的酒精灯,再迅速移开火柴后,火柴______(填“会”或“不会”)燃烧。
(8)活动5:小明采取下列实验操作步骤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则实验操作顺序应为______(每步仅可选用一次)。
①通入       ②通入       ③点燃酒精灯
23-24九年级上·辽宁鞍山·阶段练习
知识点: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燃烧的定义及条件实验探究燃烧条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小英同学从资料中得知: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
【实验回顾】166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将金属汞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打开容器盖冷却后称量,得出的结论是物质的总质量增加了,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臂。你认为质量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素夫将金属锡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冷却后在密闭容器里称量,发现总质量和煅烧前没有变化。1774年,拉瓦锡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得到了与罗蒙诺索夫相同的结论。
【实验重现】甲、乙、两、丁四个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
(2) A、B、C、D四个实验中,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元素的种类②元素的化合价③物质的总质量④物质的种类⑤原子的个数⑥原子的质量
(3)C实验发生的反应是:,该实验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____
(4)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B、D实验说明质量不守恒”。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了B、D两个实验的原因。你认为B实验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实验 D中镁燃烧化学方程式____。理论上镁条燃烧后的质量应该比反应前增重,原因是________
(5)通过上述实验,你得到的启示: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是:______
联欢会上,小亮同学为大家表演了一个魔术:向一个铝制易拉罐中注入一些氢氧化钠溶液,封住罐口,轻轻摇晃,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过一会又迅速鼓起。这一现象引起了大家的兴趣,纷纷想要探秘。
(1)小亮同学告诉大家,易拉罐中事先已装有二氧化碳气体,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易拉罐迅速变瘪的原因______
同学们继续探究:
【探究一】变瘪的易拉罐为何又鼓起?
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易拉罐重新鼓起来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一种气体,并对产生的气体做出了猜想。
【提出猜想】猜想一:氢气       猜想二:氧气       猜想三:二氧化碳
(2)作出以上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实验验证】
(3)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将易拉罐中的气体导出,通入澄清石灰水______猜想一成立
用注射器抽取易拉罐中气体,并在针头处放置一燃着的小木条,推动注射器活塞使气体导出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探究二】氢气是如何产生的?
分析实验用品后,大家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对比实验:

(4)分别取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铝片,经打磨后放入试管中,打磨铝片的目的是______
(5)实验中取用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x应为______mL。
(6)观察到A试管中有较多气泡,铝片逐渐溶解;B中无变化;C中只有少许气泡,由此可得出结论:实验中的氢气主要是来自______
【反思提升】
(7)①通过上述探究,我们知道了铝的一条新的化学性质:能与碱溶液反应。
②罐装可乐的包装罐大多为铝制的。但人体摄入过多的铝会造成老年痴呆,特别是在盛放酸、碱性饮料时危害更大。请给易拉罐生产厂商提出一条建议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