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学探究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6
某学习小组对二氧化碳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
(一)验证CO2性质
如图是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实验时,持续通入CO2
步躁I:打开K1,关闭K2,观察现象。
步骤Ⅱ:关闭K1,打开K2,加热水,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1)步骤I:烧杯中的现象为_______
(2)步骤Ⅱ: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I、Ⅱ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由此证明了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用符号表达式表示)。
(二)探究是否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CO2
利用传感器对是否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CO2展开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3)实验步骤下:
①按实验装置图I组装仪器。
②用压强传感器自带的注射器通过活塞A向三颈烧瓶注入50mL空气,并一直压住注射器,若压强传感器的读数_______,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打开活塞A,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迅速注入仪器b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常用_______放在A处进行验满,收集满后迅速关闭活塞A,并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B处。
④用压强传感器自带的注射器通过活塞A向三颈烧瓶中注入15mLH2O,观察两分钟之内体系的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总结与拓展】
(4)图2中30s后体系的压强瞬间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之后到100s之间压强又逐渐减小。
(5)经过测算,消耗CO2的量仅约为收集到的CO2总量的0.53%,因此排水集气法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收集到CO2气体。
23-24九年级上·江苏常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及实验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性质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实验气密性检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承诺。为此某小组对二氧化碳的来源、吸收、转化以及低碳措施产生兴趣,开启了“低碳行动”项目化学习探究之旅。
任务一:探究家庭中二氧化碳的来源
【设计并进行实验】同学们走进厨房,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分别收集了燃气灶炒菜前后灶台旁的气体。设计如图1实验,放在阳光下照射,观察水柱的移动情况。

【实验现象】
(1)红墨水水柱向_______边移动(填“左”或“右”)。
【实验结论】炒菜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说明燃气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任务二:实验室模拟吸收二氧化碳的原理
【设计实验】
(2)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Ⅰ.如图2: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注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蒸馏水,立即旋紧瓶盖后,振荡软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Ⅱ.继续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振荡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反思评价】
(3)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甲同学认为步骤Ⅱ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还有待完善,请你补充一个对比实验__________(描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任务三:制定低碳行动方案
(5)通过该项目的探究,小组同学对低碳行动有了新的认识,请补充完整。
低碳途径低碳行动具体措施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请举出一种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________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
二氧化碳的转化和封存二氧化碳与氨气(NH3)在高温、高压下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愉快的项目之旅结束了,同学们决定立刻行动起来,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