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应用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69
化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一些杰出化学家的贡献。
(1)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确定了质量守恒定律,而且通过“汞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和氧化汞分解的实验”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在上述拉瓦锡的实验中,可用红磷代替汞但不能用木炭代替汞,其原因是______
(2)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①请从原子的角度解释(1)中其中一个反应遵循质量守恒的原因______
②如图所示的“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什么?______
   
(3)1860年,阿伏加德罗等提出的分子说得到了世界公认。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
(4)1869年,____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原子核内含有质子数最多的元素是______,相同质量的这三种元素所形成的单质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______
   
(5)1942年,中国科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侯氏制碱法生产的碳酸钠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少量含有氯化钠的碳酸钠样品,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适量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023·河南郑州·二模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元素周期表结构及简单规律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溶质质量分数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空气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
图1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HCO3)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步骤①中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___________不同分离出氮气和氧气。
(2) 若图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图1中步骤②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图中属于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上述微观示意图可以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是:____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图2是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碳酸氢铵具有的性质是____(填字母)。
A.易溶于水     B.有挥发性     C.受热易分解
(5)这种化肥含氮量是否达到16%呢?带着这些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一些化肥样品,进入实验室。
【查找资料】①碱石灰能够吸收H2O和CO2,但是不吸收NH3
②浓硫酸能吸收NH3但是不吸收CO2
【性质探究】该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①用A装置给碳酸氢铵加热,装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
②取适量碳酸氢铵加入试管,连接A、B装置,加热, B中的现象是_______
③碳酸氢铵在受热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量分析】将装置A、C、D依次连接,加入20g化肥样品,加热至A中固体完全消失。
她称量装置D的质量如表:
实验前D装置的质量149g
实验后D装置的质量152.4g
④由此分析得知:反应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⑤通过反应的表达式可以知道:氨气中氮元素全部来自于碳酸氢铵(假设杂质中不含氮元素),请计算此化肥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写计算过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